通過線路把廣播節目傳給聽眾的一種廣播傳輸方式。廣播電臺(站)把廣播節目轉換成電信號,利用導線(明線或電纜)組成的傳輸網路傳送到用戶的揚聲器或其他接收設備。它的特點是受天電、工業幹擾小,穩定可靠,收聽設備簡單,價格低廉,收聽品質高,而且節目內容、時間容易控制,可結合當地情況進行地區性廣播。

  有線廣播出現於19世紀60年代,德國P.賴斯通過電線進行瞭播送音樂的實驗。1880年俄國Ю.阿霍羅維奇製作瞭播音設備,用導線播送劇院音音樂。20世紀20年代,蘇聯一些城市開始發展有線廣播。隨後,荷蘭、英國、瑞士和德國也有瞭有線廣播設備。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又有更多的國傢建立有線廣播。

  各國的有線廣播事業多有差異,西歐大都利用電話網建立載波有線廣播系統,可傳送多套廣播節目。蘇聯在城鄉發展有線廣播,在一些城市和居民點開辦可聽三套節目和立體聲節目的有線廣播。日本是把接收設備和電話機安裝在一起,稱為有線廣播電話,作為農村、山區、漁村的區域性廣播通信手段。在此基礎上又發展瞭多功能的綜合信息傳輸系統。加拿大的有線廣播與有線電視相結合,用同軸電纜和光導纖維傳輸,可播送8套立體聲廣播節目。

  1952年,中國開始在農村逐步建立有線廣播網。到1983年已有2300多個縣級行政單位建立瞭有線廣播站,49000多個鄉有瞭廣播放大站,大部分村通瞭有線廣播。中國農村有線廣播的傳輸體制可分為一級傳輸、二級傳輸和三級傳輸三種。①一級傳輸:縣廣播站對各種節目源的信號進行選擇和功率放大,再通過主、分饋電線和用戶線傳送到各用戶揚聲器。②二級傳輸:縣設中心廣播站,鄉設廣播放大站。縣廣播站用低電平聲頻或載波把節目信號傳送到各個鄉放大站,在鄉放大站進行聲頻功率放大後用較高電壓饋送到各村,再用變壓器適當降低電壓以便送到各用戶揚聲器。這種方式,功率損耗小,傳輸效率較高,而且縣、鄉均可自辦廣播節目。③三級傳輸:縣設中心廣播站,鄉設中繼廣播站,村設廣播放大點。鄉廣播站把節目信號進行電壓放大,再送往各村進行功率放大以便傳送給用戶。這種方式隻在村以下廣播線路傳送功率,傳輸效率高,而且縣、鄉、村三級都可自辦廣播節目。但在實用中,無論采用那種傳輸體制都要采取措施,抑制對其他通信線路的幹擾。中國現代農村廣播多采用二級建站傳輸體制。中國的有線廣播線路傳輸方式,以專線傳輸為主,廣播與用戶揚聲器之間用架空明線或地下電纜連接成獨立傳輸系統,播音時間不受限制,廣播質量較高。其次是利用電話線路定時傳送廣播音頻節目。這種方式廣播受時間限制。第三是載波傳播。在電話線路上廣播和電話采用不同頻帶的載波信號同時傳送;在廣播專用線路上,使用載波傳輸,可使縣廣播站實現以多功能為目的的綜合信息傳輸。

  世界上經濟發達國傢的有線廣播正向高質量、立體聲、多節目方向發展。隨著電子技術和光纜傳輸技術的發展,有線廣播將和電纜電視、有線通信形成一個新型的、綜合的有線傳輸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