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幀同步能力的碼字。在數位通信系統中,代表消息的數位信號是分幀傳送的,即用一定數目的碼元組成一個碼字,由若幹碼字組成一幀。接收端必須按每一個碼字的起止位置進行解碼。

  50年代初,R.H.巴克提出以一種特殊形式的數位序列加在每一幀的前頭作同步信號,這個數位序列常稱為巴克碼。二元巴克碼是由N個有限數目的±1符號組成的,其自相關函數R(j)的定義為

N=7,巴克碼的前後數據符號全為零時,其自相關特性如圖所示。由於巴克碼在位移j=0時有尖銳的自相關特性,因此,接收端對收到的數字序列進行相關運算,便可確定幀和碼字的起止位置。此外,維列碼、諾曼-霍夫曼碼也是具有良好性能的同步碼。在衛星通信的時分多址系統中,采用具有良好自相關特性和低的互相關函數值的獨特碼作幀同步碼。這種碼為獲得幀同步而增加的剩餘度,並不能提高碼元糾正加性差錯的能力。

  50年代末,S.W.戈洛姆等提出無逗號的碼。如碼長為n的任意兩個碼字Aa1a2a3anBb1b2b3bn,則

ajaj+1anb1b2bj-1 (j=2,3,…,n)

均不可能構成可用碼字。因此,無逗號碼僅是某一碼集中一個小子集,雖然它具有自同步能力,但通常沒有加性差錯的糾正能力和不能提供足以譯碼的代數特性。60年代中期,E.J.韋爾登和R.C.博斯等提出瞭可同步的糾錯碼,如擴展的循環碼,它是能糾正碼元加性差錯和碼字失同步的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