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電波傳播通道中的多徑傳輸現象所引起的幹涉延時效應。在實際的無線電波傳播通道中(包括所有波段),常有許多時延不同的傳輸路徑,稱為多徑現象。各條路徑的電長度會隨時間而變化,故到達接收點的各分量場之間的相位關係也是隨時間而變化的。這些分量場的隨機幹涉,形成總的接收場的衰落。各分量之間的相位關係對不同的頻率是不同的。因此,它們的幹涉效果也因頻率而異,這種特性稱為頻率選擇性。在寬頻信號傳輸中,頻率選擇性可能表現明顯,形成交調。與此相應,由於不同路徑有不同時延,同一一時刻發出的信號因分別沿著不同路徑而在接收點前後散開,而窄脈沖信號則前後重疊。

  電離層短波傳播的多徑效應經常發生而且很嚴重。它有兩種形式的多徑現象:一種是分離的多徑,由不同跳數的射線、高角和低角射線等形成,其多徑傳播時延差較大;另一種是微分的多徑,多由電離層不均勻體所引起,其多徑傳播時延差很小。對流層電波傳播信道中的多徑效應問題也很突出。多徑產生於湍流團和對流層層結。在視距電波傳播中,地面反射也是多徑的一種可能來源。

  多徑時延特性可用時延譜或多徑散佈譜(即不同時延的信號分量平均功率構成的譜)來描述。與時延譜等價的是頻率相關函數。實際上,人們隻簡單利用時延譜的某個特征量來表征。例如,用最大時延與最小時延的差,表征時延譜的尖銳度和信道容許傳輸帶寬。這個值越小,信道容許傳輸頻帶越寬。

  多徑效應不僅是衰落的經常性成因,而且是限制傳輸帶寬或傳輸速率的根本因素之一。在短波通信中,為保證電路在多徑傳輸中的最大時延與最小時延差不大於某個規定值,工作頻率要求不低於電路最高可用頻率的某個百分數。這個百分數稱為多徑縮減因子,是確定電路最低可用頻率的重要依據之一。圖中為多徑縮減因子與路徑長度的關系。對流層傳播信道中的抗多徑措施,通常有抑制地面反射、采用窄天線波束和分集接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