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個波段的敏感元件同時對地物掃描成像的遙感器,也稱多光譜掃描輻射計。多光譜掃描器是從機載紅外行掃描器演變而來的。最初的行掃描器使用單一的紅外波段。為瞭充分利用地物波譜的差異來識別地物,後來研製成使用可見光和紅外多個波段同時掃描的儀器,即多光譜掃描器,可用以獲取每個像元(圖元)的譜輻射量。

  多光譜掃描器廣泛用於航空遙感。機載多光譜掃描器一般分辨力較高,波段設置靈活,並趨向於細分光譜。中國自6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紅外行掃描描器,80年代研制成功組合式多光譜掃描儀(波長為0.35~14微米,分11個波段)和紅外細分光譜掃描儀(波長為8~14微米,分6個波段)。(見彩圖)

紅外多光譜掃描儀:記錄和顯示部分

  結構原理 從地物來的紅外和可見光輻射進入多光譜掃描儀,經掃描鏡反射進入聚光系統,成像於視場光欄處(圖1)。視場光欄大小決定瞬時視場的大小。進入視場光欄的某瞬間的一像元的輻射,由單色器分光,將同一像元的輻射分成若幹波段。分光的手段很多,有時單色器的波段不夠寬,可以用分色片先把可見光與熱紅外波段分開。這樣,可以在很寬的光譜范圍內選取所需要的波段。然後,按不同的波段分別用相應的光電探測器和紅外探測器接收。在可見光和近紅外波段常用光電倍增管(見光電管與光電倍增管)或矽光電二極管,在熱紅外波段,常用銻化銦和碲鎘汞探測器等。

  掃描過程 掃描儀安裝在飛行器上。掃描儀的掃描鏡旋轉,使接收的瞬時視場作垂直於飛行方向的運動,從而實現行掃描(圖2)。由於飛行器的向前運動,掃描儀遂完成二維掃描。地物景像被逐點掃過,並逐點分波段測量,從而獲得多光譜的遙感圖像信息。

  特點 多光譜掃描儀的優點是:①工作波段寬,從近紫外、可見光到熱紅外波段,波長范圍達0.35~20微米;②各波段的數據容易配準。這兩個特點非其他遙感器所能具有,因而多光譜掃描儀是氣象衛星和“陸地衛星”的主要遙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