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輻射、反射、散射、折射或吸收電磁能量,阻礙或削弱敵方有效使用電磁頻譜的電子對抗技術,旨在減少敵方電子系統獲得的有用信息量,從而降低其作戰效能。

  通信、雷達、導航、制導等電子系統,都是資訊傳輸系統。它們在接收有用信號的同時,不可能完全抑制外部幹擾和接收機內部雜訊,致使電子系統檢測有用信號存在著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隨著信噪比的減小而增大。當信噪比很小時,就難以檢測信號。此外,電子系統在接收有用信號的同時,對特徵參數與有有用信號相同或相似的其他信號可同樣接收,而且往往難以分辨真假。利用這些特點可以人為地施放幹擾,降低敵方電子系統的信噪比或增加虛假信號以改變電子系統的信息流通量,從而使其獲得的有用信息量減少。

  電子幹擾根據對敵方電子系統作用性質的不同,分為壓制性幹擾和欺騙性幹擾;根據幹擾形成方法的不同分為有源幹擾和無源幹擾;根據幹擾對象的不同分為雷達幹擾、通信幹擾、制導幹擾、導航幹擾、引信幹擾、敵我識別幹擾、指揮控制與通信系統幹擾、光電幹擾和空間電子幹擾等。

  壓制性幹擾 利用引入幹擾信號或減小有用信號的方法,降低敵方電子系統的信噪比,使幹擾遮蓋、淹沒或削弱有用信號,以增加電子系統檢測有用信號的不確定性,從而使其難以檢測有用信號和增加測量控制的誤差。利用“隱身”等技術(見雷達無源幹擾技術)可減少有用信號。引入的幹擾信號應具有不確定性成分。幹擾信號的不確定性或隨機性越大,敵方消除這種幹擾的潛在可能性就越小。利用熵(平均信息量)可以度量隨機變量或隨機過程的不確定性。在平均功率限制的條件下,正態分佈的噪聲信號具有最大的熵。因此,常用噪聲幹擾或類噪聲幹擾信號遮蓋有用信號。

  欺騙性幹擾 用產生與有用信號特征參數相同或相似的假電磁信號來欺騙敵方電子系統,使其增加虛假信號,但不改變其噪聲電平。這種幹擾可使敵方電子系統因得到虛假信息而真假難分,以誘騙敵方作出錯誤判斷,或因增加大量虛假信號使處理的信息率增大而分散其註意力,或使系統達到數據飽和而不能正常工作。

  有源幹擾 由專門的電磁波發射源輻射特定類型的電磁波,對敵方電子系統進行壓制或欺騙。幹擾源發射的幹擾信號頻譜、型式(樣式),發射方向、時間,以及幹擾功率等,要與被幹擾的敵方電子系統相適應。常用的有源幹擾機有噪聲幹擾機、欺騙幹擾機和組合幹擾機。噪聲幹擾機輻射類似於噪聲的幹擾信號,主要施放壓制性幹擾。欺騙幹擾機接收敵方電子系統輻射的信號,並在幅度、頻率、相位或時間上進行適當的幹擾調制,經放大後再轉發出去,主要施放欺騙性幹擾。組合幹擾機能同時或交替地輻射噪聲幹擾信號或射頻欺騙信號。

  無源幹擾 利用本身不主動發射電磁波的特制器材,擾亂電磁波的正常傳播,改變目標的正常發射或形成假目標信息。常用的無源幹擾器材有用於反射或散射電磁波的箔條、角反射器,假目標和誘餌;用於使局部空間電離以改變電磁波傳播特性的幹擾物和用來吸收電磁波的電磁吸收材料等。有源幹擾與無源幹擾相結合可形成復合幹擾。

  雷達幹擾 利用有源和無源幹擾破壞雷達對真正目標的探測和跟蹤。例如,用噪聲幹擾或空間投放大量箔條形成幹擾雲或幹擾走廊以掩蓋目標回波,或用電波吸收材料減小目標的雷達截面積等,以降低雷達對真正目標的探測能力;施放假目標幹擾和距離、角度、速度欺騙幹擾,或利用箔條雲團、角反射器、雷達誘餌等欺騙雷達以破壞其對真正目標的跟蹤。

  通信幹擾 在無線電通信系統的傳輸過程中引入幹擾信號,擾亂或破壞敵方無線通信設備之間的信息交換。例如,用噪聲幹擾使通信信息模糊,造成通信中斷;或采用假信息迷惑敵人,使信息傳遞錯誤,造成通信混亂。

  制導幹擾 對導彈制導系統的幹擾,主要是幹擾無線電指令和尋的制導系統。例如,用雜亂脈沖幹擾和欺騙幹擾等使發射的指令受到壓制或產生假的指令,從而引起很大的引導誤差,使導彈失控;或幹擾尋的制導系統,使其難以對目標尋的。

  導航幹擾 對無線電導航系統進行的幹擾。例如,用轉發式幹擾機發射假的導航信號,使敵方導航錯誤或難以精確定位。

  引信幹擾 對敵方武器的無線電近炸引信的幹擾。例如,用掃頻幹擾、欺騙幹擾等使引信在彈頭有效殺傷半徑之外提前引爆,或造成引信不靈敏而失效。

  敵我識別幹擾 一般是利用模擬敵方的回答信號進行欺騙幹擾,使敵我識別系統造成錯誤識別。

  指揮控制與通信系統幹擾 對敵方指揮、控制與通信系統的幹擾,主要是幹擾敵方的通信網絡,使自動化指揮中斷;幹擾數據傳輸系統,使電子計算機由於輸入大量虛假信號而輸出錯誤的結果;或使計算機飽和而不能正常工作。

  光電幹擾 利用輻射、散射或吸收紅外光、激光、可見光使敵方光電系統失效。例如,利用高能激光束形成致盲幹擾,使敵方光電系統的光電傳感器阻塞或燒毀;利用紅外幹擾彈、激光誘餌、光箔條等誘騙敵方光電制導武器,使其偏離目標;利用激光吸收材料、煙幕、塗料、紅外輻射屏蔽等使光電系統難以探測目標。

  空間電子幹擾 對戰略導彈和衛星等空間武器的信息系統的幹擾。例如,利用假指令和假信號對地面和星上的電子系統以及星地傳輸系統進行幹擾,使星地間的信息傳輸中斷、衛星失控或變軌;幹擾導彈的控制系統、遙測遙控系統和末制導系統,使戰略導彈失控或降低其命中率;利用假目標、誘餌、箔條、投擲式幹擾機,以及減小再入體的有效反射面積等,對敵方反導系統進行幹擾,以掩護彈頭突防。

  電子幹擾主要是通過電磁波的作用來削弱敵方電磁頻譜的有效作用能力,而不是從物質上消滅敵方的電子系統。因此,當其受到幹擾時,敵方可以直接采取反幹擾措施。電子幹擾的效果不但取決於所采用的各種幹擾手段的技術特性和使用方法,而且還取決於敵方電子系統所采用的反幹擾措施。在敵方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期間,電子幹擾可得到相對的優勢。然而,電子幹擾與電子反幹擾的鬥爭永無止鏡,這是一場比技術、比速度、比能量的鬥爭。為在鬥爭中取勝,電子幹擾必須具有保密性強、針對性強、技術嶄新、快速反應、手段多樣、出其不意,以及戰術與技術緊密結合等特點。

  為瞭能在日益密集和復雜的電子對抗信號環境中提供有效幹擾,電子幹擾系統已由早期人工控制的、簡單的幹擾機發展為由計算機控制的、具有功率管理能力的自適應電子幹擾系統。自適應電子幹擾系統可根據輻射源威脅等級的大小和輕重緩急實時、合理地分配和管理所有幹擾資源,可綜合應用多種幹擾措施,可同時幹擾多個輻射源,對每一個輻射源可提供最佳幹擾方式,可靈活快速地控制幹擾系統自動適應信號環境的變化,並具有自動鑒定幹擾效果等功能。同時,降低電、光等可探測特征的“隱身”技術也已出現,使敵方電子系統更難以探測目標。電子幹擾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是廣泛采用小型、高速、大容量的計算機和處理機,進一步提高功率管理技術和自適應幹擾的能力;繼續研制快速反應、靈活的綜合多功用系統;探索新的幹擾方式;研制新型電子幹擾設備和器材;擴展幹擾頻段;增大有效幹擾功率;進一步發展光電幹擾和“隱身”技術,以及加強電子幹擾戰術運用方法的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