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面行波狀態的電磁場中的任意點,場的特性可用正交的同相電場強度E 和磁場強度H描述。無線電幹擾是指在射頻頻段內的電磁雜波信號或電磁騷擾,它會造成對接收有用信號的損害。

  場強測量 在真空或空氣介質中

因此,要研究平面波的電磁場,隻要測量出EH中的一個量的大小就足夠瞭。實際上,往往由測量電場強度來決定電磁場。電場強度常用微伏/米、毫伏/米、伏/米等單位表示。

  如果在平面行波傳播狀態的空間內,被研究的點上有一有效高度為h的接收天線,而且此天線方向與電場強度E平行,則天線端感應電動勢e=Eh。現有的測量電場強度的方法,主要基於這一關系式。用天線有效高度h、天線感應電動勢e求出電場強度E的方法,稱為標準天線法。將被測場強和標準場強發生器所產生的場強進行比較,從而求出電場強度的方法,稱為標準場強法。電動勢e 的大小可直接用伏特計、安培計、瓦特計、場強計等儀器求得,也可間接用另一電動勢替代後求得。

  在厘米波段,電場強度E(伏/米)可通過在接收天線輸入端所產生的功率P來決定。功率P(瓦)與接收點的能量通量密度 S(瓦/米)之間的關系為PAS,式中,A為天線口徑有效面積(米2),約等於天線輸入孔口的面積,能量通量密度決定於下式

因此,場強測量儀的基本單元是參數已知的天線和有輸出指示器的接收機。指示器應該具有用輸入電壓或輸入功率來校準的刻度。

  為瞭接收被測信號,須采用易於求得有效高度和其他天線參數的天線。場強儀常使用鞭狀天線、環形天線和對稱半波振子天線,在厘米波段采用喇叭天線和拋物面天線。為瞭實現自動測量,新型場強儀已盡量不采用諧振天線,而代之以縮短偶極子天線和對數周期天線等寬帶天線。

  上述場強測量是針對平面行波狀態的電磁場而言的,對於不符合這一前題的電磁場的測量結果,必須作相應的修正,其中包括地面反射和環境反射以及環境雜散電磁場所造成的誤差因素。

  短波波段在3~10λ以內,微波波段在2D2/λ以內(λ為波長,D為天線口徑的最大線長度)為輻射近場區。這個區域內的電磁場是非平面行波狀態的電磁場,不全符合以上各點。為減小天線在電磁場中改變場的分佈結構而引入的測量誤差,必須采用短偶極子寬帶天線和銻鉍膜片探頭天線等來測量電磁場的電場強度和能量通量密度。為減小尋找最大場強方向和極化方向而帶來的測量誤差和時間耗費,可采用全向性探頭測量近場區的電場強度和能量通量密度。

  幹擾測量 無線電幹擾分為有源無線電幹擾和無源無線電幹擾。

  有源無線電幹擾 包括天體射電輻射和大氣靜電放電所產生的天電幹擾、電臺、工業、科研、醫療和其他高頻設備產生的幹擾、電源電網中大功率負載通斷時引起的幹擾、高壓輸電系統的電暈放電和遊離放電以及汽車內燃機點火系統所造成的幹擾、由電機和電器所造成的幹擾等。這些幹擾的傳播方式可分為傳導和輻射兩種情況。

  ① 傳導:無線電幹擾沿導體的傳播。主要發生在30兆赫以下的頻段。可直接測量幹擾源線路上的高頻幹擾電壓或用電流鉗測量高頻幹擾電流而測出傳導幹擾。

  為使測量條件一致和防止外界幹擾的影響,在受試設備電源引線中應插入規定的人工電源網絡(線路阻抗穩定網絡),以便對受試設備的電源線路提供一個規定的射頻阻抗,並使受試設備在射頻頻段上與電網隔離。人工電源網絡的一般形式如圖。圖中各元件參數與測量頻率有關。

  ② 輻射:無線電幹擾由任何電器單元、天線、電纜或連接線等裝置本身向周圍的發射傳播,它在任何頻段都會發生,是幹擾傳播的主要方式,可利用天線測量幹擾源周圍的幹擾場而測出,測量方法與場強測量方法相同。

  無源無線電幹擾 自然現象(有規律和無規律的電離層變遷)引起的電磁波傳播條件的變化所造成的幹擾。

  場強和幹擾都可用幹擾測量儀測量。幹擾具有隨機性和脈沖性,與場強儀相比,幹擾儀的通頻帶較寬,過載系數大,對檢波器充放電時間常數和指示器機械時間常數都有一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