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波長長於1公裡(頻率低於300千赫)的電磁波實現的無線電通信。它又可以細分為長波通信、甚長波通信和超長波通信。

  長波通信 亦稱低頻通信。長波(LF)指波長範圍為10~1公裡(頻率為30~300千赫)的電磁波。長波是用天波或地波形式傳播的,主要用地波傳播,傳播比較穩定。在用地波傳播時其損耗主要與地的電導率有關,在海面上長波的地波傳播損耗較小,依不同的輻射功率和波長傳播的距離離達數百至數千公裡。在頻率高端(150千赫以上),大氣噪聲較小,而天線效率較高,至今仍被用於海上通信,也適用於地下通信。在頻率低端(30~60千赫),它能穿透一定深度的海水,所以也用於水下通信,此外,還用以傳播頻率標準。

  甚長波通信 亦稱甚低頻通信。甚長波 (VLF)指波長范圍為100~10公裡(頻率為3~30千赫)的電磁波,但通常使用的是10~30千赫頻段。它主要靠大地與低電離層間形成的波導進行傳播(見地-電離層波導電波傳播)。波長越長則衰減越小,穿透海水或土壤的能力也越強,但同時大氣噪聲也越大。由於波長遠大於天線幾何尺寸,天線輻射電阻很小,容抗很大。為瞭匹配,天線一般都加很大的頂負載以減小容抗,致使天線龐大。為瞭調諧,回路中還要串聯電感,電容、電感和電阻形成高Q 值諧振回路。因此,甚長波通信的特點是系統龐大、Q 值高、回路電壓很高、通帶較窄(低端往往隻有幾十赫)、通信速率低,發射機功率一般從十幾千瓦到數兆瓦。甚長波傳播穩定,受太陽射電爆發或核爆炸等引起的電離層騷擾的影響較小,適用於遠距離水下通信、防電離層騷擾的備用通信和地下通信等。

  超長波通信 亦稱超低頻通信。超長波(SLF)指波長范圍為10000~1000公裡(頻率為30~300赫)的電磁波,傳播十分穩定,在海水中的傳播衰減約為甚長波的十分之一(頻率為75赫時,衰減約為0.3分貝/米),因而對海水穿透能力很強,可深達100米或更多,主要用於海岸對深潛潛艇(如戰略導彈潛艇)的遠距離指揮通信。由於超長波通信的工作頻率極低,波長長達數兆米,天線主要采用長達數萬米的兩端接地的埋地導線,選用電導率極低的地區作為發射場地,其集膚深度很深,形成等效環形天線。盡管如此,天線效率仍然很低,發射機功率在數兆瓦情況下輻射功率也隻有幾瓦。采用最小移頻鍵控 (MSK)(見數字調制)和卷積編碼(見卷積碼)技術,用計算機進行信號處理,可以在低信噪比下接收。但大氣噪聲很高,信號很弱,通信速率特別低,一個碼元要長達數秒到數十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