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體放電通道發展的一種形式,多發生在較尖的放電間隙中。在不均勻電場中,例如棒形正電極對平板形負電極,放電將從正電極棒開始,首先出現線狀的流註(見流註理論),向負極發展。如果極間距離(極距)不長,流註伸長到負電極後,就引起間隙擊穿。當極間距離較長時,流註不能直接達到負電極,不會隻由流註而引起間隙擊穿。此時,將出現多個流註彙集在一起,加強原來放電通道的電離,形成瞭較粗的、電導率較高的通道,這就是先導。在先導的端部,有流註繼續發展。在一定極距範圍內,流註和先導都都可能引起擊穿,具有隨機性。由流註引起的擊穿電壓比先導引起的高。因此,在此極距范圍,擊穿電壓有分散性。當間隙距離增大時,先導放電發展更為明顯。先導放電貫通全部極間距離後,繼而出現主放電,最終使間隙擊穿(見雷閃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