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大型水電站。位於黃河上遊甘肅省永靖縣境內、蘭州市西偏南約100公裡處。電站於1969年3月第一臺機組發電,1974年全部建成。裝機總容量為122.5萬千瓦,設計年發電量為55.8億千瓦時,在葛洲壩水電站建成前,一直是中國最大的水電站。

  劉傢峽水電站大壩總長998.25米,壩頂高程1739.0米。河床部分主壩為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147米,長204米;左岸混凝土副壩長51米;右岸混凝土副壩長300米;;左岸溢流壩長18米;右岸黃土副壩長395.25米。壩址控制流域面積17.3萬平方米,多年平均流量為877米3/秒。壩址多年平均輸沙量9170萬噸。水庫設計正常高水位1735.0米,死水位1694.0米,總庫容61.2億立方米,調節庫容15.55億立方米,興利庫容41.5億立方米,死庫容15.5億立方米。電站最大水頭114米,設計水頭100米。

  電站發電廠房為地面與地下混合式佈置。地面廠房位於主壩壩後,地下廠房在地面廠房右岸,采用窯洞方式向右岸巖體伸進,最大開挖跨度31米,最大開挖高度59米,頂拱為鋼筋混凝土襯砌。地下廠房最右端為副廠房,內有中央控制室和繼電保護室。1號、2號22.5萬千瓦機組裝於地下廠房。3號、4號機組分別為22.5萬和25萬千瓦,5號機組為30萬千瓦,其發電機為定、轉子雙水內冷式。3、4、5號機組裝於地面廠房。電站用220千伏輸電線路將電能送至蘭州和西寧;用330千伏輸電線路將電能送至陜西關中地區,線路長534公裡,采用串聯補償,輸電能力為40萬千瓦。從1969年第一臺機組發電至1983年底,累計已發電545億千瓦時,產值達35.4億元。

  劉傢峽水電站是西北電力系統的骨幹電站。通過蓄洪補枯的調節,可提高自身及下遊的鹽鍋峽、八盤峽和青銅峽各級電站的枯水期出力;改善甘肅、寧夏、內蒙古等省、區1580萬畝農田的灌溉條件。在解凍期控制泄下流量,可防止下遊內蒙河段冰凌危害。庫區內航運及養殖事業也得到相應發展。因此,劉傢峽水電站具有發電、灌溉、防洪、防凌、航運和養殖等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