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資料的採集、存儲、檢索、加工、變換和傳輸。資料是對事實、概念或指令的一種表達形式,可由人工或自動化裝置進行處理。資料的形式可以是數位、文字、圖形或聲音等。資料經過解釋並賦予一定的意義之後,便成為資訊。資料處理的基本目的是從大量的、可能是雜亂無章的、難以理解的資料中抽取並推導出對於某些特定的人們來說是有價值、有意義的資料。

  資料處理是系統工程和自動控制的基本環節。系統工程的基本問題是如何描述系統以及如何調節系統參數,使系系統達到最優性能。最優化的過程就是一個數據處理的過程。在一個自動控制系統中,例如,一個帶反饋的簡單控制系統,測量裝置從被控對象或過程獲得被控量的信息,經過處理(與被控量要求值不斷進行比較、分析、計算)求得控制量,再輸入給被控對象或過程,使被控對象或過程的某些量趨於所要求的值。這也是一個數據處理的過程。以電子計算機為基礎的現代數據處理技術大大地推動瞭系統工程和自動控制理論的發展,擴大瞭系統工程方法所能解決問題的范圍,改善瞭自動控制系統的性能。數據處理貫穿於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數據處理技術的發展及其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極大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

  發展概況 數據處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原始人類用手指、石塊、貝殼、木棍等來統計捕獲野獸的數量,可以認為是數據處理的開端。以後,隨著文明的發展,數據處理經歷瞭手工、機械、電子三個階段。

  手工數據處理階段 從原始社會到19世紀末。數據處理離不開手工操作,效率低,能處理的數據量少。這一階段,人們致力於計算工具的改善,計算方法的革新,並取得一系列輝煌的成就,如中國的籌算、珠算、圓周率計算法、簿記制度等,外國的對數、計算尺、手搖計算機等。

  機械數據處理階段 19世紀末到 20世紀 40年代。1890年美國中央統計局的H.霍勒裡思為編制人口統計表發明瞭卡片制表機,使數據處理出現瞭一次重大的突破。該機能夠以半自動方式進行穿孔、校驗、分類、整理、制表等工作,處理效率有很大提高。但機械設備的性能和效率仍然使數據處理受到很大的限制。

  電子數據處理階段 20世紀40年代電子計算機的出現為數據處理開辟瞭新的天地。電子計算機具有運算速度快、存儲容量大、輸入輸出靈活多樣等特點,正合數據處理的需要。以電子計算機作為工具進行的數據處理稱電子數據處理 (英文縮寫EDP)。現在人們討論研究的數據處理技術和數據處理系統一般都是指電子數據處理技術和電子數據處理系統。

  數據處理技術 數據處理過程中所需要的有關硬件和軟件的技術。硬件指各種處理設備,軟件指各種處理程序和方法。數據處理過程可分為數據的采集和輸入、數據的分析加工、數據的存儲和檢索、數據的傳輸和輸出。

  數據的采集和輸入 這是數據處理的起點,可以是人工采集,也可以是聯機的自動輸入。由於數據的性質、產生的時間和地點很不相同,實現數據采集和輸入的設備和技術也是多種多樣的。用計算機處理數據,必須采取對人或機器有意義的某種形式。它們可以是書寫或者打印在紙張上的文件,也可以是紙帶或卡片上的穿孔組合、磁帶上的磁信號組合,或者是機器能識別的其他符號(見輸入輸出系統)。

  數據的分析加工 這是數據處理最關鍵的環節。常見的典型操作有分類排序、計算和綜合。即將數據分類,排成某種序列;檢索已經存在的數據,找出與當前處理有關聯的數據;對數據進行算術或邏輯運算;更新存儲的數據和輸出處理結果(見數據查找和排序)。

  數據的存儲 把部分或全部原始數據、中間處理結果、最終處理結果保存起來,供將來使用。數據可以用人工方式存儲(如記在帳簿或筆記本上),或用機電方式存儲(如穿孔卡片、紙帶),或電子、光、磁方式存儲(如光盤、磁盤、磁帶、縮微膠卷、半導體存儲器等)。

  數據的輸出 數據經過處理之後,將結果以一種有意義的形式報告出來,或以一定的信號反饋回被控制對象。數據處理系統產生的報告應該是及時的、完整的、可理解的,便於直接利用的,如打印文件和圖表,或用記錄顯示裝置顯示。如果輸出數據作為後一周期或其他系統的輸入,則往往將輸出存儲於某種介質,如穿孔卡片、穿孔帶、磁帶、磁盤等。

  數據處理離不開軟件的支持,數據處理軟件包括:用以書寫處理程序的各種程序設計語言及其編譯程序,管理數據的文件系統和數據庫系統,以及各種數據處理方法的應用軟件包。為瞭保證數據安全可靠,還有一整套數據安全保密的技術。

  數據處理方式 根據處理設備的結構方式、工作方式,以及數據的時間空間分佈方式的不同,數據處理有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處理方式要求不同的硬件和軟件支持。每種處理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應當根據應用問題的實際環境選擇合適的處理方式。同一個數據處理過程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以看成是不同的處理方式。即使從同一個角度出發,一個系統也能同時容納多種處理方式,以滿足多種應用問題的要求。數據處理主要有四種分類方式。

  ① 根據處理設備的結構方式區分 有聯機處理方式和脫機處理方式。聯機方式處理時,數據從產生地出發通過輸入設備不經過人的幹預直接輸到計算機中處理,而處理後的結果直接送到所需要的場所。脫機方式處理時,數據從產生地出發首先存儲於某種介質(如磁帶),然後在操作員的幹預下,介質被送到計算機輸入裝置進行處理,處理的結果也先輸出給某種介質,再由操作員將此介質所載的信息經輸出裝置輸出。

  ② 根據數據處理時間的分配方式區分 有批處理方式、分時處理方式和實時處理方式。批處理方式是把一定時間內的數據收集在一起成批地處理。分時處理方式是把計算機中央處理器的時間分成很小的時間片循環地分配給多個用戶使用。實時處理方式要求輸入的數據及時得到處理,在應用問題所允許的時間內把處理結果送到需要的地方,處理時間的分配是隨到隨處理。

  ③ 根據數據處理空間的分佈方式區分 有集中式處理方式和分佈處理方式。集中式處理方式要求把數據傳輸到統一的數據處理系統處理。分佈式處理是將數據分散在相互連接的各處理器中處理,由一個高級的操作系統協調各處理器的工作。

  ④ 根據計算機中央處理器的工作方式區分 有單道作業處理方式、多道作業處理方式和交互式處理方式。單道作業處理時系統中隻有一道作業在執行,整個系統資源為該作業所獨占。多道作業處理方式允許系統中有多項作業同時進行,系統按照各項作業的輕重緩急分配系統資源。交互式處理方式是指系統和操作人員之間相互配合共同處理數據。數據處理直接在操作人員的監督下進行,系統隨時向操作人員報告數據處理的情況,操作人員則不斷向系統發出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