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科(Ginkgoaceae)銀杏屬落葉喬木。又名公孫樹、白果樹。該科僅1屬1種,為中國特有樹種。(見彩圖)

銀杏

  形態 樹高可達40米,胸徑達4米。樹皮灰褐色,深縱裂,枝條分長枝和短枝。葉扇形,上緣具微波狀起伏或中央深裂,基部楔形,葉脈分杈並生,葉柄長。葉在長枝上呈螺旋狀散生,短枝上簇生。雌雄異株;球花單性,生於短枝葉頂端葉腋;雄球花葇荑花序狀;雌球花柄長,分雙杈,上著生胚珠。種子核果狀,外種皮熟時淡黃色或橙黃色,肉質;中種皮白色,骨質,有2~3棱脊;內種皮淡紅色,膜質(見圖)。

銀杏

  分佈和習性 銀杏是種子植物中最古老的種類之一,發生於古生代石炭紀末期,大量繁衍於距今約2億年前的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是經第四紀冰期後保存下來的樹種之一。在中國浙江西天目山有天然林。人工栽培范圍北自遼寧南部,南達廣東北部,東起沿海各省及臺灣省,西南抵四川、雲南、貴州。一般分佈在海拔1000米以下,西南地區可達海拔2000米以上。中國種植銀杏的歷史久遠,可見於許多名勝古跡。朝鮮、日本、歐美各國均有栽培。

  銀杏為喜光樹種。較耐寒而不耐濕熱。喜濕潤,不耐水濕,也不耐幹旱。喜肥沃,不耐貧瘠,要求土壤通氣良好。可在酸性土、中性土及鈣質土上生長,不耐鹽堿。一般生長緩慢,但在適宜栽培條件下可加速生長。深根性,細根密集,多分枝;水平根分佈幅度很廣;根上有外生菌根著生。繁殖方式多樣。壽命極長,中國有樹齡長達二三千年的大樹,生長仍相當旺盛。

  營造技術 選擇進入旺盛結實期(約40~50年)的母樹采種。外種皮由淡綠色變為淡黃色或橙黃色時為采種適期,可用棍棒打落或待自然成熟脫落。采得的種子可堆放,待外種皮腐爛後搓洗、淘凈、晾幹,混砂貯藏備用。播種育苗每畝用種40~50千克,春播或秋播。嫁接育苗主要是為瞭培育雌性植株、提高種子產量和品質,砧木可用實生苗或分株苗,還可以直接選取大樹根際萌發的根蘗苗,移植到圃地,經過一個階段培育而後出圃。營造用材林可以直播,或栽植1~2年生苗木。零星植樹可用大苗。培育經濟林可用嫁接的大苗,定植時須配置一定比例的雄株做授粉樹,栽培過程中註意剪除過密枝、衰老枝。苗木的病蟲害有莖腐病和銅綠麗蠅、銀杏大蠶蛾等。

  用途 銀杏木材較輕軟,紋理通直,結構細致,邊材與心材區別不明顯,不翹不裂,收縮性小,易加工,適於建築、雕刻、繪圖板及室內裝修用。種仁可食或入藥。樹姿雄偉,樹冠開闊,葉形奇特,秋季鮮黃,加以耐煙塵、壽命長、病蟲害少,是優良的行道樹種和園林觀賞樹種。外種皮易腐爛發臭,污染環境,栽植時宜選用雄性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