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科(Magnoliaceae) 五味子屬多年生落葉藤本。植株可供觀賞,果實習稱“北五味子”,供藥用。中國東北、華北等地都有野生或栽培。以遼寧省所產品質最佳,有“遼五味”之稱。蘇聯、朝鮮、日本也有出產。唐李櫫等《新修本草》載“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鹹味”,故有五味子之名。五味子屬植物在中國約有20種。產於中國中部的華中五味子(S.sphenanthera)果實亦入藥,稱“南五味子”。

  莖長4~8米,,小枝灰褐色,葉倒卵形至橢圓形,生於老枝上的簇生,在幼枝上的互生。開乳白色或淡紅色小花,單性,雌雄同株或異株,單生或簇生於葉腋,有細長花梗。夏秋結漿果,球形,聚合成穗狀,成熟時呈紫紅色。五味子喜肥喜光,要求疏松、肥沃而濕潤的土壤。幼苗期需一定的陰濕環境,開花結果期則要求通風透光。主要用種子繁殖。因種子堅硬,光滑有油層,播前需將種子洗凈層積處理。遼寧省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種。條播每畝播種5千克左右。苗期須搭蔭棚。第2年或第3年秋季落葉後定植,至第2年搭支架或依天然樹木供枝條攀援。每年冬季植株休眠後至春季萌發前進行修剪。夏季需防治葉枯病和卷葉蟲。定植後3~5年進入旺果期。秋後果實呈紫紅色時采摘,曬幹或陰幹。

五味子

  五味子果實作中藥功能益氣生津、斂肺滋腎、止汗、止瀉、澀精、安神,可治久咳虛喘、津少口幹、自汗盜汗、遺精久瀉、健忘失眠等癥。藥理試驗證明能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和抑制過程,促進肌體代謝,調節胃液和膽液分泌,對肝炎恢復期轉氨酶升高者有降低作用。果皮及成熟種皮含木脂素,是五味子的藥用有效成分,其中包括多種五味子素。種子含脂肪,油脂可制肥皂或機械潤滑油。莖葉及種子均可提取芳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