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拖網捕撈作業的專用漁船,是捕撈漁船的主要類型。

  簡史 中國早在明代就有瞭“牽風”等船型的風帆拖網漁船。19世紀末西歐首先研製瞭機動拖網漁船,隨後世界各地逐步開始製造。20世紀50年代英國又研製成尾滑道拖網漁船,已成為世界上拖網漁船的主要船型。

  中國於1905年由張謇從德國引進瞭國內第一條機動拖網漁船“福海號”;1912年自行建造瞭第一艘鋼質質舷拖漁船。50年代初,中國在自行設計制造185千瓦拖網漁船的同時,曾將部分風帆漁船加裝柴油機後改為機帆拖網漁船。70年代已開始成批建造尾滑道拖網漁船。

  特點 拖網漁船拖力較大,一般為3~5噸,大型拖網船可達30噸。拖網速度一般為3~6海裡/小時,自由航速為10~14海裡/小時。為充分發揮主機功率,增加拖力,常使用可調螺距螺旋槳、導管螺旋槳和減速齒輪箱等設備。上層建築緊湊,以減少受風面積、增強抗風力。作業甲板寬敞,便於起、放網操作和堆放網具;甲板上裝有拖網絞機等捕撈機械。一般都設有保冷隔熱魚艙,近海漁船常用冰或冰和制冷結合的方法保藏漁獲物;遠洋漁船大多在船上加工和凍結貯藏漁獲物。船上一般配有雷達、勞蘭、探魚儀等助漁導航儀器。

  分類 按作業方式可分雙拖、單拖和兼作漁船。

  雙拖漁船 作業時兩船平行合拖1頂拖網。一般作業甲板在船的中前部,上層建築在中後,機艙在後,魚艙在前。船長20~40米,主機功率60~1000千瓦。

  單拖漁船 由單船拖曳網具,依靠網板或桁桿張開網口進行作業。單拖漁船按船上拖曳部位的不同又可分為:①舷拖漁船。在舷側放網、拖網和起網,靠網板張開網口進行作業。作業甲板在船的中前部,拖網絞機置於駕駛室前下方,舷側前後設置網板架,上層建築集中於中後部,船員住室置於長尾樓和首樓。這種漁船因拖網負重而使船體橫傾,影響船舶穩性和安全,不宜進行深海遠洋作業。早期在世界上使用很廣,但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已逐漸由尾拖漁船所取代。②尾拖漁船。在船尾進行拖網和起、放網,靠網板張開網口進行作業。上層建築一般設在船前部,尾部兩側設有網板架。作業甲板設於中後部,適合浪大水深的水域作業。尾滑道拖網漁船的船尾設有起、放網具用的傾斜滑道,是對原有單拖漁船的重大革新。大、中型船一般長60~120米,功率1500~7000千瓦。上甲板與尾部滑道連通,為作業甲板,起、放網在尾部進行。其優點是:起、放網時漁船不必轉向,起網時網衣直接由絞機拖上甲板,故起網速度快、勞動強度低;操作時受風浪影響較小,可增加放網次數,且較安全;作業甲板寬敞,可配置底層、中層等多種拖網進行輪流作業,並能使用大型網具和進行深水拖網;漁獲物可直接卸到下層甲板間,使起、放網和處理漁獲物互不幹擾;漁獲物不受日曬雨淋,有利保持質量。其缺點是起網時網具因通過滑道而磨損較大。一般以單拖作業為主,也可進行雙拖作業。③桁拖漁船。以竹、木桿或鋼桿等作為桁架,從兩舷伸出船外,用於固定網具進行拖曳捕撈。一般為幾十總噸的小型漁船,配有較簡單的絞綱機械。多在近海及內陸淺水區作業,以捕蝦類、蟹類為主。

  兼作漁船 以拖網捕撈為主,兼作圍網、流刺網、釣捕等捕撈作業的漁船。可根據漁場的資源情況隨時調換網具作業,以增加產量。小型船一般長30米左右,單甲板型。中型拖網兼作漁船多為雙甲板型,長首樓,尾部為作業甲板,設置尾滑道,有的裝有2臺卷網機,分別用於底層拖網和中層拖網。圍網存放在尾部專設的網艙內或尾滑道上方的網臺上。當進行圍網作業時,用圍網起網機在舷側起網;有的船在首、尾部裝有側推裝置,以利操作。

  發展趨勢 ①較多建造經濟實用的中、小型拖網船,並重視遠洋深水拖網漁船的研制開發;②采取節能措施,如改進柴油機性能、增大螺旋槳直徑、降低轉速以提高推進效率,改良船型,采用主機軸帶發電機和利用餘熱;③配備先進探魚及導航儀器;④研制拖網自動控制系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