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土壤群體所作的地理上的區分。即以土壤群體在地面組合的區域特徵異同為依據,將相同或相似的土壤群體劃歸為同一個單元區;在同一個單元區內再根據土壤群體的某些差異進行續分。土壤區劃是綜合自然區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業區劃的基礎工作。對於合理利用土壤資源、進行農業佈局、發揮土壤生產潛力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具有指導作用。

  一般可分特定地區土壤區劃和特定土壤類型區劃兩類:①特定地區土壤區劃。指對全國或某一省、縣或其他指定地區範圍內所所分佈的土壤類型進行的區劃,目的主要是為農林牧業綜合發展服務。涉及內容較廣,綜合性較強。省級或特定地區的土壤區劃,尚可進一步細分為亞土區、小區與土片等續分單元。縣級以下的土壤區劃要求數據精確,並與農業區劃緊密配合,有具體的土壤改良利用措施。縣的區劃以分兩級為宜。②特定土壤類型區劃。指為某一土壤類型的利用、改良而對該土壤分佈區進行的區劃,著重對影響該土類特性和形成發育過程的有關因子進行分析。如風沙土的改良區劃重點分析幹燥度、風速、風向以及風沙移動和累積的情況;鹽堿土的改良利用區劃重點分析土壤鹽分累積和堿化的情況,並聯系反映地下水位、水質、礦化度以及地區鹽漬的地球化學特征等。

  中國土壤區劃的系統和分級具有明顯的地方性。現有3種方案。

  第一種方案 將全國土壤分為7級。即:0級,稱土壤氣候帶,分寒溫帶、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5個帶;1級,稱土壤地區或亞地區,根據0級中土壤因經度的差異而發生的變化劃分;2級,稱土壤地帶與亞地帶;3級,稱土壤省;4級,稱土壤區,根據地形、地貌單元劃分;5級,稱土組,按土壤組合劃分;6級,稱土片,是按小范圍內的地形變化劃分的土壤復區。其中0至3級是土壤區劃的高級單元;4至6級屬低級單元。

  第二種方案 將全國土壤分為3級,即:

  1級 稱大土區。全國分為8大土區:①磚紅壤、磚紅壤性紅壤、水稻土大區;②江南、西南紅壤、黃壤、水稻土大區;③長江中、下遊黃棕壤、水稻土大區;④黃河中、下遊棕壤、褐土、黑壚土大區;⑤東北黑土、白漿土、暗棕壤大區;⑥內蒙古高原栗鈣土、棕鈣土大區;⑦甘新幹旱漠土、綠洲土大區;⑧青藏高原高山土大區。

  2級 稱地區。主要依據土壤在改良利用上的差異劃分。例如在磚紅壤、磚紅壤性紅壤水稻土大區中,依南部熱帶可種植橡膠的磚紅壤和北部適宜龍眼、荔枝的磚紅壤的特點,分為第二級區等。

  3級 稱土區。主要依土壤組合劃分。如對黃淮海平原,根據其北部多鹽堿土、南部多砂薑黑土的區別,分為兩個土區等。

  第三種方案 將全國土壤分為下列3級:1級為區域,2級為土壤帶,3級為土壤區。全國共分4個區域和14個土壤帶:

  富鋁土區域 其下續分:①磚紅壤帶。具強富鋁化土壤特征,可種植橡膠及其他熱帶經濟作物。②赤紅壤帶。適生龍眼、荔枝,局部可引種馴化熱帶經濟作物。③紅黃壤帶。屬中度富鋁化土壤,以種植常綠闊葉林、柑橘、油茶、茶、油桐為主。④黃棕壤帶。屬弱度富鋁化土壤,局部可生長茶、柑橘等。

  矽鋁質土區域 續分為:⑤棕壤、褐土、黑土帶。以旱作和落葉闊葉林為主,適生落葉幹鮮果類;有鹽土改良和水土保持問題。⑥暗棕壤、黑土、黑鈣土帶。富含有機質,多森林及草甸草原,盛產大豆、高粱。⑦灰土或灰化土帶,以林為主,多落葉松。

  幹旱土區域 續分為:⑧栗鈣土、棕鈣土、灰鈣土帶。多幹旱草原、畜牧業為主。⑨灰棕漠土帶。多沙漠,亦見山前灌溉平原。⑩棕漠土帶,多風蝕地貌、戈壁、礫幕,亦見山前綠洲。

  高山土區域 續分為:⑪亞高山草甸土(黑氈土)帶,多草原和畜牧業,亦見高產農田。⑫亞高山高草原土(莎嘎土)帶。多半幹旱草場和牧區,局部溝谷中亦見農區。⑬高山草甸土(草氈土)帶,屬高山牧區。⑭高山漠土帶,屬高山荒漠草原。

  3級土壤區是2級土壤帶的續分單元,全國土壤區劃的基本單位。如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屬棕壤、褐土帶,可續分為下列土壤區:①黃河以北華北平原潮土-鹽堿土區;②黃河以南泛平原潮土、鹽堿土區;③淮北、蘇北平原砂薑黑土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