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氣象災害的一種,強烈太陽輻射引起的樹木枝幹和果實傷害。亦稱灼傷。有夏季日灼和冬季日灼兩種類型。

  夏季日灼常常在乾旱的天氣條件下產生,其實質是乾旱失水和高溫的綜合危害,主要危及果實和枝條的皮層。由於水分供應不足,植物的蒸騰作用減弱,在灼熱的陽光下,果實和枝條因向陽面劇烈增溫而遭受傷害。受害果實上出現淡紫色或淡褐色的幹焰斑,嚴重時表現為果實開裂、枝條表面出現裂斑,在蘋果、桃、梨和葡萄等果樹上均有發生。

  冬季日灼出現於隆冬或早春,其實質是在白天有強烈輻射的條件下,因劇烈變溫而引起傷害。果樹的主幹和大枝的向陽面由於陽光的直接照射,溫度上升很快。據測定,日間平均氣溫在0℃以下時,樹幹皮層溫度可升高至20℃左右,此時原來處於休眠狀態的細胞解凍;但到夜間樹皮溫度急劇降到0℃以下,細胞內又發生結冰現象。凍融交替的結果使樹幹皮層細胞死亡,在樹皮表面呈現淺紫紅色塊狀或長條狀日灼斑,嚴重時可危及木質部,並可使樹皮脫落、病害寄生和樹幹朽心。

  為防止日灼,夏季可通過灌溉和果園保墑等措施,增加葉量和水分供應,還可在果面噴灑波爾多液或石灰水等;冬季可在樹幹塗白以緩和樹皮溫度驟變。修剪時在樹體的向西南方向多留枝條也可減輕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