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用農業技術措施栽培而成的草地。目的是獲得高產優質的牧草,以補充天然草地之不足,滿足傢畜的飼料需要。人工草地可用以收割牧草作青飼、青貯、半幹貯或製作乾草,也可直接放牧利用。足夠的人工草地,對減少傢畜因冬、春飼料不足而掉膘或死亡損失,增加畜產品產量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等,均有重要意義。因此人工草地面積的多少,常是衡量一個地區或國傢畜牧業發達程度的重要標誌。歐美各國的人工草地面積合計約為耕地的50%以上,約占各國草地總面積的10%左右。中國的人工草地可追溯到西漢時時張騫從西域引入牧草紫花苜蓿開始種植,經歷代多次引入和栽培其他牧草,至1986年人工草地面積約為1.1億畝,約為耕地面積的7.3%,占天然草原的2.0%。

  人工草地按其用途和利用時間長短可分為3類:①輪作中的短期草地。可利用2~3年,長者達5年,以生產幹草和冷季放牧為主。②永久放牧地。以放牧為主,也可適當割草,為放牧、割草兼用草地。③永久割草地。以割草為主,也適當放牧,為割草、放牧兼用草地。

  人工草地可單播一種牧草,用於收割作青貯、青幹草或作種子田;也可混播多種牧草。混播牧草在產量、品質、青草期和利用年限等方面均優於單播。中國人工草地中推廣的草種除紫花苜蓿外,北方草種有沙打旺、老芒麥、披堿草、無芒雀麥等;南方多用紅三葉草、白三葉草、多年生黑麥草和鴨茅等。播種方法包括人力播、畜力播和機具播,在地形復雜、勞力少、機具作業不便的地區,可用飛機播種和施肥(見牧草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