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現代科學方法(運籌學和現代數學)和技術手段(電子電腦和資訊技術等),對農業系統進行系統分析、綜合平衡,為選擇最優設計提供定量、定性依據的工程技術。是介於農業科學和系統科學之間的一門新興的邊緣科學,系統工程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在現代農業的組織管理中應用系統工程,能在創造人們需要的高效能生態系統過程中找到最佳的發展途徑,達到最優的綜合效果。

  農業系統工程作為一門綜合性的管理工程技術,除以運籌學作為理論基礎外,還涉及應用數數學(如最優化方法、概率論、網絡理論等)、基礎理論(如信息論、控制論、可靠性理論等)、系統技術(如系統模擬、通信系統等),以及農業經濟學、經營管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多種學科。

  概況 系統工程萌芽於20世紀30年代。中國於1955年開始發展運籌學,1962年把運籌學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用於機械化規劃的研究工作。1979年11月中國農業工程學會成立時,同時成立瞭農業系統工程專業委員會。1985年7月中國系統工程學會也成立瞭農業系統工程委員會。在各行政部門、科研單位和學會的推動下,中國農業系統工程的研究工作發展很快,應用農業系統工程的項目有水稻栽培規范化,小麥病害的預測預報,黃土丘陵地區為防止水土流失、改善農林結構模式的研究,以及應用數學模型對全國種植業的發展和結構變化進行的研究等。由於中國農業生產條件復雜,農業系統工程的應用在很多方面還處於探索試驗階段。

  特點 農業是一個“生物-自然環境-人類社會”的復雜系統。它的生產對象是生物。生態系統是農業系統的基礎。在這個系統中,生物和生物、生物和自然環境(水、土、光、氣、熱)之間存在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關系,彼此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同時這個系統又經常受人類生產活動和科學實驗活動的幹預,他們力求對之加以控制和改造,以達到提高生產力的目的。而農產品的生產、收獲、貯藏、加工、運輸、銷售又與各種社會條件有多種復雜的聯系,要按照國傢計劃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並受市場價格的影響。農業系統工程的目的就在於對上述復雜系統的內、外各方面、各因素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從中找出其內在的規律,以便采取各種措施(包括規劃、預測、計劃、設計、組織、管理等),使農業的發展能滿足人類社會發展的需要。這樣就決定瞭它的下列特點:①實踐性。農業系統工程要緊密結合農業生產的實際,經受實踐的檢驗。②綜合性。它涉及到與農業生產有關的許多方面和因素,因此,必須強調多學科的協作。③整體性。農業系統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任何部分或因素都要從整體出發,以求得整體的最優化。④關聯性。系統內各分系或因素都是相互依存、互相制約的,具有規律性和層次性,並可定性或定量地加以表述。⑤有序性。系統內各分系統或因素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有序的,如生物的生長發育有一定的過程、各種管理措施在季節上有先後、各種作物有不同的分佈區域等。⑥最優性。系統要完成的特定功能可以最優化,從諸方案中選擇出最佳系統方案。

  除以上特點外,農業系統工程由於氣象、土壤、生物等自然因素變化幅度較大,市場、價格等社會因素也極為復雜。因此,在收集基礎數據時,往往要依靠數理統計和概率論來進行處理。數據的選取不當時會引起計算結果偏離實際,降低實用價值,因此,對工作的每一個步驟,都需要慎重地作出評價。

  方法 一般的步驟是:明確問題,選擇評價目標,系統綜合(形成可能的系統方案),系統分析,系統選擇,並確定最優化方案,決策和確定實施方案。

  其中,系統分析即通過建立模型,估計各備選系統可能達到的效果,並加以比較,是關鍵性的一步。模型可分為圖式模型和數學模型。圖式模型用以說明農業系統中各個因子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制約,是系統地認識問題和進一步建立數學模型的基礎。數學模型是以數學方程式表明系統的目標及各因素間的相互關系,用以對各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進行模擬,可借助電子計算機求解,迅速便捷地求出各因子或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對系統進行深入的定量研究。從而為探索事物的發展規律,預測可能發生的結果。

  應用 農業系統工程常被應用於以下一些方面:①用於研究一個農場、地區、國傢,甚至全世界的農業發展規劃和農業政策問題。如水、土資源的最佳分配,農業機械的最佳配備,解決糧食問題的優化方案等。②預測農業生產的前景,研究改進農業的經營管理。③研究不同農業技術措施對動、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從而設計最佳的農業生產過程。④確定農業工程設施的最佳設計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