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防治物件的發生發展規律、環境因素、藥劑的種類和劑型而選用的器械和農藥施用方法。以經濟、有效、安全、合理用藥為目的。

  發展概況 農藥施用方法的發展與藥劑的加工劑型和施藥器械的改進有密切關係。早期的農藥劑型主要是粉劑及其水懸浮液,施藥器械主要是人力和地面動力器械。20世紀50年代,由於大面積防治的需要,發展瞭航空噴藥。20世紀60年代,為瞭克服傳統的噴粉和噴霧法用藥量大、約有有70%以上的藥劑不能沉降在靶標上、容易造成環境污染的缺點,陸續研制開發出不飄移粉劑、微粒劑和粉粒劑等,減少瞭10微米以下細粒子的飄移。同時,各種類型的顆粒劑大量出現。液劑的噴霧法也有很大改進,如彌霧法和超低容量噴霧法的出現,使霧滴直徑變小,霧化均勻,大幅度減少瞭噴霧量。喬伊斯在60年代中葉首先把超低容量法用於防治沙漠蝗。接著,梅辛傑成功地發展瞭超低容量噴霧油劑。80年代初,R.A.科菲等研制成功的靜電噴霧器,能使每畝噴霧量降到100 毫升以下,90%以上的霧滴可沉積到作物靶標上,從而大大減少瞭飄移。

  方法 主要有噴粉法、顆粒撒施法、噴霧法、種苗處理法、熏蒸法、煙霧法、飛機噴藥法等。

  噴粉法 用噴粉器械噴撒粉狀藥劑。粉劑應具備3個基本條件:①粉粒細度應小於50微米。對大多數病菌和害蟲的有效粉粒細度小於10微米。②具有良好的流散性。噴出的粉劑在空中分散良好,能在作物表面上形成比較均勻的粉粒覆蓋。③粉粒在作物表面上有良好的粘附性,不易從葉面上脫落。但此法因粉粒飄移散失現象較嚴重,使用范圍已顯著縮小,僅在森林、草原等地區仍具有實用價值。

  顆粒撒施法 顆粒狀藥劑大多是粒徑200~2000微米的固體制劑,撒施時無飄移現象,較為安全、省工。多用於水田、土壤處理以及玉米、甘蔗、菠蘿等具有卷筒狀心葉的鉆心蟲防治。粒徑100~200微米的微粒劑可在多茸毛的植物上進行葉部撒施。粒徑大於2000微米的粒劑多用於水田。大粒劑的粒徑可達6000微米。用蛭石、珍珠巖作載體的顆粒劑能在水面漂浮,稱為漂浮顆粒劑,可用於防除水生雜草及水生害蟲。

  噴霧法 用壓力或旋轉離心力使藥液分散成霧狀的噴撒技術。根據霧化的程度和單位面積噴霧量,分為:①高容量噴霧法。噴霧量約合每畝40千克以上,霧滴直徑在額定壓力下為200~400微米。②低容量噴霧法。噴霧量約合每畝3.5~13千克,霧滴直徑100~300微米。③超低容量噴霧法。每萬平方米噴霧量小於5升,霧滴直徑50~100微米。也有把介乎低容量和超低容量之間的噴霧法稱為很低容量噴霧法,把每畝噴霧量小於33毫升的稱為極低容量噴霧法。但使用手動式噴霧器械時噴霧量和霧滴細度常受操作人員技術熟練程度的影響而有很大波動。此外,藥液在作物上的濕潤展佈性對防治效果影響也很大。

  種苗處理法 多用於防治由種苗攜帶和土傳的病害。用粉狀藥劑處理種子,稱為拌種法;用藥劑水溶液、水懸液或浮劑浸泡種子,稱為浸種法。拌種法采取特制的拌種器。對於大規模的種子處理,采用施藥、拌種和種子傳送相配合的聯合作業,在種子傳送的過程中同時完成種子處理。此外,還可將藥劑經過配制形成具有粘附力的藥漿,均勻塗佈在種子表面,幹燥後形成包覆種子的藥膜,稱為種衣法。此類藥劑中常添加一種著色劑,以便於識別,防止與糧食混淆。浸種法也可用於浸蘸苗木根部。浸種後進行覆蓋,利用種子吸脹發生的熱量提高處理效果,特稱為燜種處理,適宜具有氣化性的藥劑應用。

  熏蒸法 用熏蒸劑熏殺有害生物的方法。一般在密閉的容器或建築物內進行,又可分為:①倉庫熏蒸法。在各種倉庫中進行,倉庫須加以密封並經測漏檢查。分實倉熏蒸和空倉熏蒸兩種。②帳幕熏蒸法。用氣密性良好的材料作帳幕,覆蓋在待熏蒸物品上,然後施放熏蒸劑。③減壓熏蒸法。又稱真空熏蒸法。在特制的減壓熏蒸櫃中進行,用抽氣機抽出櫃內空氣,使呈低壓狀態,然後放入熏蒸劑。可殺滅潛伏隱蔽較深的害蟲和病菌。熏蒸結束後,用抽氣機抽出有毒氣體,並放入新鮮空氣,反復多次以除盡熏蒸劑。

  煙霧法 用化學發熱劑同藥劑混配後,經點燃發煙,使生成的農藥微粒在空氣中較長時間懸浮,沉積到植物體的各個方面,並滲透到隱蔽的部位。在溫室、蔬菜大棚以及適當密閉的建築物或帳幕內可發揮良好的效力。也可利用文氏喉管原理把農藥的油溶液吹散成油霧,其適用場所更廣。煙霧法工效雖高,但煙霧的運動受氣流的影響,在露地使用時須根據氣流運動規律進行。

  飛機噴藥法 可用各種飛行器進行。直升飛機起飛場地小,機動性較好,有效噴幅寬度一般可達30~40米,是工效最高的施藥方法。但由於粉塵和霧滴飄揚嚴重,對作業區以外的地方影響較大。飛機常量噴霧法已基本上被低量和超低量噴霧法所代替。

  其他方法 主要有:①塗莖法,用內吸性農藥塗抹植物莖部,如棉花塗莖;②包紮法,在果樹主幹中下部用內吸性農藥包紮;③滴註法,用註滴器插在樹幹上,將內吸性農藥註入樹幹;④刷白劑,在果樹休眠期,用農藥同石灰配制成白塗劑,塗佈在樹幹周圍,殺滅越冬病蟲,兼能防止日灼病;⑤土壤熏蒸和地膜覆蓋,用揮發性殺蟲、殺菌和除草劑處理土壤,並用地膜覆蓋提高處理效果。一種單面塗有農藥的地膜已在一些國傢使用。

  展望 農藥施用技術正在向高度對靶性發展。根據海默爾-伍克提出的生物最佳粒徑理論(BODS理論,各種生物靶標對一定范圍內的霧滴粒徑有選擇捕獲能力),霧粒的對靶沉積能力將大大提高,從而將導致農藥施用技術發生重大變革,使農藥的使用效率顯著提高,大幅度地降低農藥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