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森林地區長期或季節性積水的工程措施。森林經營工作的重要內容。通過排水可以改善林地由於土壤水分過多而產生的缺氧、低溫和有機質難以分解等不良性狀,降低地下水位,促進林木正常生長發育,提高森林生產力。

  概況 林地排水在歐洲已有100餘年的歷史。北歐國傢芬蘭、瑞典和挪威的沼澤地較多,特別是芬蘭,約占國土面積的1/3。蘇聯主要在波羅的海沿岸林區進行林地排水。20世紀50年代以來,這些國國傢對泥炭沼地上的森林進行瞭類型劃分。如芬蘭,根據上層優勢樹種、水分狀況、草木層和底層地被(苔蘚)的特征將沼地分為松林沼地、闊葉林雲杉沼地和無林沼澤3大類,並再分出約40個立地類型,在有針對性地采取森林經營管理措施的同時不斷改進排水的規劃設計、施工規模和技術水平。

  中國森林沼澤地的面積約1000餘萬公頃,大多分佈在北方寒冷地區。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林區,以及三江平原地區的沼澤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2。20世紀50年代,曾在長白山林區的漫江和錦北林場,以及小興安嶺林區進行過小面積的排水試驗。1964年以後,在帶嶺林業實驗局進行機械排水試驗,面積約為100公頃。此外,中國在森林沼澤和無林沼澤的立地分類、排水技術方法以及排水後林分的生長量預測方面,也進行瞭相應的工作。

  森林沼澤地特性 ①所處地勢較低,成土母質透水性差。②氣候濕潤,暖季多雨,冷季低溫,土地凍結期長,地表有積水。③濕生植物較繁茂。主要的種類有苔草、烏飯樹、蘆葦、大葉章、地榆以及多種柳樹和少量喬木樹種如落葉松、雲杉、冷杉、樺樹等。④土壤多呈酸性反應,pH3.0~6.0。微生物活動很弱,土壤中常形成不同厚度的草根層,泥炭層(最厚達6~15米)或蘚被層;有機質含量高(最多可達80~90%),底土層有灰白色或藍色潛育層。⑤土壤容重小,孔隙度大。和其他土壤比較,熱容量大,導熱率低,土溫不易升降,凍結和解凍較遲緩,有的地區(如中國東北地區)盛夏時在土壤一定深度還有永凍層。

  排水措施 因森林沼澤的特性和林分特點而異。施工之前,先行勘查設計。排水措施因地制宜,一般包括疏導、開溝、築壟、掘井和設置系統的排水設施等。其中,疏導的方法是尋找排除沼澤水流的容泄區,順勢疏通積水的去路,將其排出。適用於山谷或河谷交匯處的小面積有林或無林沼澤。在較大面積具有季節性積水的林地,常用開溝犁在林地上隔一定距離,開掘溝渠或劃破不透水層,使過多的水分疏入溝中或滲入地下。有些林地,在開溝時將泥沙翻到溝渠兩側,形成壟臺,在其上造林或種植其他經濟作物(見明溝排水)。井排是在沼澤地內的適宜地點鑿井,將積水引入井內,泄入地面以下的透水層中,流到他處。須有適當的地質條件方能進行,還須註意地下水質的污染問題(見豎井排水)。

  對於大面積有林或無林沼澤地帶,往往采用系統排水設施。排水系統主要分主幹溝、等高溝和截流溝3類。主幹溝多設在沼澤地的最低處,是排出積水流入江河、湖泊等容泄區的主道;等高溝是排出一定面積上水流的支溝;截流溝是防止邊界外的水流入排水區的溝道。為防止污染水域,進入容泄區前的排水應進行分水處理,以沉積泥沙和腐殖質等。排水系統的規格,有林沼地與無林沼地有所不同。中國東北林區大多在無林沼地上排水,主要采用明溝,分主溝、支溝和子溝3種。一般溝深1~1.5米,溝底寬0.8~1.5米,頂寬1.2~2.5米,溝間距視地形而異。支溝間距為30、50、100、150米不等。各支溝間用開溝犁挖掘,子溝和支溝垂直,溝距3~5米,溝深25~50厘米。此外在蒲佈塔頭甸子的無林沼地上,還常用小型開溝犁築成1×2×0.3米或1.6×2.0×0.3~0.5米的高床壟臺,2年後,待塔頭草根基本腐朽後整地植樹。排水系統的佈局,根據森林沼澤地的開發和利用合理安排。開掘排水溝的施工方法有手工、機械和爆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