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科(Ulmaceae)櫸屬落葉喬木。櫸屬共約6種,分佈於亞洲暖溫帶及亞熱帶,中國有4種。

  樹高可達25米,胸徑達1米。幼樹皮青紫至灰色,不裂,老時呈小塊薄片剝落。小枝密被柔毛。單葉互生,側脈直伸,橢圓狀卵形或窄卵形,下麵密被淡灰色柔毛,側脈直伸,花單性,稀雜性,雌雄同株。小堅果呈不規則的扁球形,上部歪斜,果皮有皺紋(見圖)。在中國分佈於淮河流域、秦嶺以南的長江中下遊各地,南至廣東、廣西,西其貴州及雲南東南部。垂直分佈可可達海拔800米。在山區多分佈於山麓、山谷或緩坡平地。在沖積平原地區可長成通直良材。除本種外,尚有臺灣櫸(Z.formosana)、光葉櫸(Z.serrata)、大果櫸(Z.sinica),均為優良珍貴用材樹種。櫸樹是中等偏喜光樹種。喜溫暖氣候和肥沃濕潤土壤,在微酸性、中性、石灰質土及輕度鹽堿土上均能生長。常見散生於村旁宅後、低山丘陵立地條件較好之處。在幹旱瘠薄山地上生長不良。深根性,根系發達,抗風力強。樹冠龐大,落葉量大。早期生長較慢,6~7年後生長轉速,持續至70~80年而不衰。3~4月開花,10~11月果熟。由於樹身高大而種粒較小,采種困難,通常需待種子自然脫落後收集。宜隨采隨播,或混沙貯藏,翌春播種。每千克種子50000~70000粒,1年生苗高50~80厘米時可出圃造林。用於四旁綠化時宜培育3~4年生大苗栽植。櫸樹是合軸分枝,頂芽常不萌發,而由梢部側芽萌發3~5個競爭枝,形成龐大的樹冠,不易生出端直樹幹。因此為培育通直高大圓滿的主幹,栽植後要每年修枝,以促進樹幹直徑生長。幼林鬱閉後要及時間伐,以防止植株過密,影響生長。病蟲害不多,大袋蛾為常見害蟲。

櫸樹

  材質堅韌細致,紋理美觀,有光澤,不易翹裂,抗壓力強,耐水濕,耐腐朽,木材黃褐至淺紅褐色,有“血櫸”之稱。用途極廣,可供船艦、橋梁、建築、高級傢具、車輛、紡織梭板、滾筒、樂器等用。莖皮纖維強韌,可作纖維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