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水滴形式向土壤供水,滿足作物需水要求的灌溉方法。通常利用低壓管道系統將水或連同溶於水的化肥均勻而緩慢地滴在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其主要優點是:①省水。由於是局部灌溉,減輕瞭棵間蒸發,每畝次用水量僅相當於地面灌溉的1/6~1/8,相當於噴灌的1/3。②省地。幹、支管道埋在地下,可節省管道佔用的土地。③省肥。隨水滴施化肥,減少肥料流失,提高瞭肥效。④省工。減少瞭修渠、平地、開溝築畦的用工量,較地面灌溉省工約一半以上。⑤灌水效果好。能適時適量地為作物供水供肥,不不致引起土壤板結或水土流失,且能充分利用細小的水源。

  概況 滴灌是由地下灌溉演變而來的。1860年德國開始進行試驗,此後,蘇聯和法國也進行過類似的試驗。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在溫室中曾用滴灌栽培花卉和蔬菜。20世紀60年代以來,滴灌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灌溉方式,並在幹旱缺雨的國傢和地區得到較快的發展,主要用於灌溉果樹、蔬菜等經濟作物。中國於1974年引進滴灌技術,並逐漸得到發展,至1985年中國用自己生產的成套滴灌設備,裝備滴灌面積已達16萬畝以上。

  滴灌系統 由以下4部分組成。①水源。水井、泉水、河流、渠道水、坑塘水、自來水等均可作為水源,但要水質清潔,礦化度低。水位最好高於管道系統及滴灌部位,以形成低壓水流,實現自壓滴灌,否則需加壓。②首部樞紐。包括水泵、過濾器、化肥罐、控制閥、流量調節器、水表、通氣閥等。一般集中安裝在首部。③管道系統。包括主管、幹管、支管和毛管。中國生產的各種規格的滴灌管道,均用加炭黑的聚乙烯原料制成。主、幹、支管埋在地下,毛管置於地面。移動式滴灌系統的主、幹管固定,支、毛管可以移動。④滴頭。是滴灌系統的關鍵部件,其作用在於使毛管中的壓力水流經微小的滴孔成為水滴滴入土壤。滴頭安裝在毛管上,其間距取決於滴頭流量、土壤浸潤范圍及作物種類等因素。

  滴灌系統的運轉 滴灌系統的運轉是一個整體。當水泵啟動後,有壓水流即進入樞紐部分,通過控制閥和壓力控制閥。當需要施肥時可打開肥料註射泵,將化肥溶液按比例摻入主管水流中。然後經過濾器濾出固體顆粒或雜物;再通過水表經計量後進入管道系統,通過各級輸水、配水管道和控制閥進入田間毛管,由滴頭將水均勻地滴在田間,浸潤根系層土壤。

  滴灌水量的大小決定於作物種類、土壤和氣候條件。一般是在第一次滴灌時要達到田間持水量,以後使土壤水分經常保持在田間持水量的80%左右。每次補充的滴水量就等於蒸散量。滴灌間隔期可根據天氣和土壤墑情及作物種類確定,一般果樹3~5天,蔬菜2~3天,大田作物5~8天。每次滴水延續時間可根據滴頭流量和應補充的水量決定。

  滴灌系統的規劃佈置 滴灌系統的管道一般分為幹、支、毛管3級,小灌區往往隻有幹管和毛管兩級。管道佈置應遵循以下原則:各級管道互相垂直,以使管道長度最短,水頭損失最小;毛管沿等高線佈置,以保證每個滴頭的工作壓力基本一致,灌水均勻;毛管與耕作方向一致,以利耕作,也有利於移動毛管;毛管盡可能在支管兩側對稱佈置,以減少支管數量或毛管的長度;為縮短幹管長度,水源位置盡可能佈置在灌區中間,如以天然蓄水池為水源時,最好設在較高的位置,利用水頭實行自壓滴灌。

  發展趨勢 滴灌設備造價高、投資大,且易發生滴頭堵塞情況。為此,一些國傢正在研制一種新型的脈沖式滴灌系統。其特點是將細流道滴頭改為大孔徑間斷滴水的滴頭,或改為霧化微型噴頭。為降低設備投資,改固定式為移動式滴灌系統是發展的又一趨勢。美國正在試驗機械化、自動化移動的滴灌系統。(見彩圖)

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