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粘膜或深部組織的開放性損傷。由銳性或強大的鈍性機械外力作用於畜體造成。常導致感染和出血,威脅傢畜生命。

  分類 有多種分類方法。按致傷物體可分為:刺傷,由鐵叉、作物茬和刺刀等尖銳的物體造成,創道窄而深,適宜嫌氣性細菌繁殖,常引起破傷風等疾病,且易留有異物;切傷,由刀類、犁鏵等造成,其邊緣整齊,組織損傷小,但出血多,不易止住;子彈傷,由槍彈穿過造成,傷口小,但組織損傷嚴重,容易易感染;壓傷,由汽車壓傷等造成的創傷復雜而嚴重,往往傷到骨、內臟等深部組織,也容易繼發感染。創傷按感染與否則可分為無菌創如手術造成的外傷,和傷口已被細菌感染的化膿創。創傷還可按發生的時間分類:創傷發生不超過6小時的稱新鮮創,如在致傷時已被污染,則稱新鮮污染創;受傷後8小時以內未進行處理,細菌已開始繁殖,引起化膿性過程的稱感染創;創傷內已長滿肉芽,周圍長出上皮的稱肉芽創,一般在受傷後約1~2星期形成。後兩種分類對於臨床治療較有價值。

  創傷反應 輕度創傷一般隻出現局部反應,患部哆開、出血、疼痛和腫脹。但不同畜別呈現的反應可有不同。如馬屬動物以及豬和犬的創傷有較多的滲出,容易形成稀薄的膿汁;牛、羊和兔受傷後纖維蛋白將創口填充,形成比較“幹燥”的創面。這種差別可能由於馬、豬和犬的白細胞中單核細胞比分葉核細胞少(約為40:60),而牛、羊和兔則相反(約為60:40)。重度創傷或化膿感染創一般具有全身反應,包括白細胞數增多、體溫稍升高、酸中毒甚至休克。此外,在創傷修復上,個體之間也有不同。如動物慢性營養不良,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C缺乏,血漿蛋白偏低以及年老、體弱等,傷口修復較慢;反之則較快。

  治療 對重度創傷的傢畜,應先采取急救措施,然後再作傷口處理和系統性全身治療。因傷導致大出血的,應將出血的大血管結紮。對出現休克的傢畜應先搶救休克。創傷的處理可按不同類型采取相應措施:對新鮮創著重於除去污染,排除異物,如用生理鹽水或加青黴素清洗,修除失去活力的組織,然後縫合並註射抗生素控制感染。對感染創,宜在上述處理的基礎上,對已化膿的開放引流,定期換藥。對肉芽創,禁忌使用強刺激性的藥品,一般可用含魚肝油的軟膏和氧化鋅軟膏。如肉芽生長不正常,呈現水腫,且易出血,可肌註維生素C,促使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