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科(Euphorbiaceae)蓖麻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圖1)。蓖麻油是重要的工業用油。

  歷史和傳佈 蓖麻原產非洲東部,後經亞洲傳入美洲,再傳到歐洲。中國蓖麻由印度傳入,何時開始栽植無具體考證。中國古文獻中,蓖麻又稱嚬麻、螕麻、蓽麻等。嚬麻之名最早見於南北朝梁顧野王撰《玉篇》(543)。明《本草綱目》載:“蓖亦作螕。螕,牛虱也。其子有麻點,故名蓖麻。”長期以來都為零星星種植,采收蓖麻子供入藥、榨油及手工業所需。進入20世紀後,由於近代工業需要大量高級潤滑油,蓖麻生產才迅速發展。

  中國自海南至黑龍江北緯49°以南地區都有分佈。以華北、東北生產最多,西北和華東次之,其他各地多為零星種植。熱帶地區有半野生狀態的多年生蓖麻。

  形態和特性 栽培種有油用和油、藥兼用兩種類型。根系發達,入土深達2~4米,側根平展延伸2米左右。莖柔而韌,中空,節節生枝。單株分枝多少與品種和栽培密度有關。多年生蓖麻莖桿粗壯,枝葉繁茂,高可達5米以上,莖圍15~20厘米。莖、葉綠色或紫紅色。植株被有白色蠟粉,光滑無毛。葉掌形,有的呈雞爪形。花單性,總狀圓錐花序,穗軸上部著生雌花,花柱紅色,下部為雄花。偶有兩性花混合排列或隻有單生雌花的植株。蒴果有刺,稀無刺,3室,每室1粒種子(圖2)。皮殼光滑硬脆,紅至黑褐色,上有淺色花紋。種子含油量50%左右。生長最適溫度為20~28℃。出苗至成熟需積溫2000~3500℃。平均氣溫低於20℃時生長發育遲緩,產量和含油量均受影響。

  栽培 蓖麻是深根作物。中國北方大面積種植地區多在冬前深耕,風化土壤,以增加蓄水保肥性能。南方利用隙地播種。喜溫,但種子發芽不需很高的溫度。種殼較堅硬,吸水較慢,春播宜早,當氣溫穩定在10℃時即可播種。也可育苗移栽。幼苗可耐零度左右的低溫。北方蓖麻早播可延長生育期並提高產量。多年生蓖麻也可宿根留種,越冬前砍去地上部,用土或農傢肥覆蓋,也可用稻草或薄膜防凍保暖。株行距以65~100厘米為宜。1~6片真葉時摘去主莖頂芽,以促進側枝生長發育。當大部分蒴果呈深褐色或黃褐色並開始出現裂紋時收獲,也可分次采收。多年生蓖麻可連續收獲10年左右。主要病害有枯萎病、葉枯病和細菌性斑點病等。主要害蟲有地老虎、棉鈴蟲、刺蛾和蓖麻夜蛾等。

  用途 蓖麻油可制表面活性劑、脂肪酸甘油脂、脂肪二醇、幹性油、癸二酸、聚合用的穩定劑和增塑劑、泡沫塑料及彈性橡膠等。蓖麻油粘度大,比重高(0.958~0.968),在-18℃低溫下不凝固,在500~600℃的高溫下不變質、不燃燒,是高級潤滑油的重要原料。還可用作藥劑,有緩瀉作用。蓖麻餅粕中約含氮7.5%、磷酸2.6%、碳酸鉀7.0%,為良好的有機肥。蓖麻子中含有毒蛋白蓖麻素和生物堿蓖麻苷,均存留於餅粕中,故餅粕須經高溫處理破壞毒素後方可用作飼料。莖皮富含纖維,為造紙和人造棉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