傘形科(Umbelliferae)當歸屬(Angelica)多年生草本。根供藥用。據考證,中國古代藥用白芷主要分佈於黃河流域,即現時北方栽培的興安白芷(A.dahurica)。但現代作中藥用得較廣的是杭白芷(A.dahuricavar.formosana),浙江、四川、福建、臺灣等省均有野生或栽培。。

  杭白芷株高1~2米。根粗大,圓錐形,上部具4棱。莖圓柱形,近花序處密生柔毛。葉互生,莖下部葉大,2~3回羽狀分裂,葉柄基部擴大成翅狀,上部葉不發達,僅存卵形囊狀的葉鞘。復傘形花序,夏季開黃綠色花。雙懸果橢圓形,有疏毛,分果具5棱,側棱成翅狀。喜溫暖濕潤氣候和充足的陽光,以砂質壤土為宜。須用當年的種子繁殖。一般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進行撒播或條播,每畝播種量1~1.5千克。播種前施足基肥,至次年春結合間苗進行追肥;苗高約12厘米時定苗。抽薹時須進行摘薹。夏秋葉片發黃枯萎時為收獲適期,將根挖出除去泥土後及時曬幹。

  杭白芷的根含6種呋喃香豆素:歐前胡素、異歐前胡素、珊瑚菜素、水合氧化前胡素、氧化前胡素和佛手柑內酯。作中藥功能祛風燥濕,排膿止痛,主治感冒頭痛、眉棱骨痛、鼻竇炎、牙痛、白帶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