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末年貴族逃亡時埋藏的青銅禮器。出土於陝西岐山縣東北和扶鳳縣北部的周原遺址。在兩漢和北宋時期,這裏即有西周有銘銅器出土。清代道光年間,岐山縣境先後出土過盂鼎、大豐頨、毛公鼎等著名銅器。近80多年來,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不斷發現銅器窖藏。據不完全統計,歷年發現的銅器窖藏已近30起,出土銅器達千件,其中近百件有三五十字以至一二百字的銘文,製作年代多屬西周中晚期。這些銅器窖藏的發現,為西周考古與歷史的研究,提供瞭極為豐富的資料。

  重要銅器窖藏 重要的發現有:1890年,扶風法門寺附近的任傢村,出土厲王時期的克組銅器和中義父組銅器等 120餘件。其中克組銅器的銘文均較長,除著名的克鼎外,見於著錄的還有克鐘5件,其中2件合為全銘共81字,另有克鎛和克蘄各1件,銘文分別為79字和107字。中義父組現存鼎5、蘄和燁各2,銘文都較簡單。在法門寺附近的上康村,1933年發現厲王前後的函皇父組銅器和白鮮組銅器等共100餘件。其中函皇父組的 1鼎、3頨和1盤,銘文均為30餘字,內容為記載該組銅器原來的組合情況。目前所知這組銅器還有鼎1和匜1。白鮮組包括鼎、甗和蘄,銘文十餘字。1940年,在任傢村再次發現厲王時期銅器100餘件。其中著名的梁其組銅器存鐘6、鼎3、頨5、蘄和壺各2。另有吉父所作鬲、頨、簠等。傳1942年任傢村所出的禹鼎,有銘文205字,記述周王命禹率兵平定南淮夷和東夷反叛事。但據實地調查,禹鼎很可能出自1940年的銅器窖藏之中。1960年,在扶風縣齊傢村發現西周晚期銅器39件。其中柞鐘7件和幾父壺2件均有銘文40餘字,內容都涉及奴隸賞賜之事。另有柞鐘7件及中友父所作頨和盤、匜等器,各有銘文十餘字。1974年,扶風縣雲塘附近的強傢村,出土西周中期的銅器7件。其中可能作於恭王八年的師餶鼎高80多厘米,有銘文196字,是周原近年出土銅器中最大的一件。同出的還有年代與之相近的師臾鐘、即頨和恒頨蓋等有銘銅器。1975年,岐山縣董傢村出土西周銅器37件,銘文一二百字的有5種 16件。其中年代屬恭王前後的十七年衛頨、三年衛盉、五年衛鼎和九年衛鼎(即所謂“裘衛四器”)以及夷厲時期的遽匜,是研究西周中晚期土地交換和訴訟制度等的重要史料。1976年,扶風縣莊白出土西周銅器103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出土銅器數量最多、學術價值最高的一批。其中74件有銘文,主要是以史墻盤為代表的微氏傢族銅器群,年代相當於西周早中期的昭、穆、恭、懿、孝諸王時期,也有個別年代更早的。1981年,扶風縣雲塘附近的下務子村出土的師同鼎,年代為西周晚期,有銘文54字(系全銘的後半),內容與征伐鬼方有關。

扶風莊白窯藏銅器出土情況

  窖藏的形制和年代 埋藏銅器的窖穴為圓形袋狀或長方形,坑壁未加修整,均為倉促挖成。坑內所埋銅器並非作於一時,往往大小套合,層層疊壓,放置較亂,有的用草木灰填塞。地層明確的窖藏,坑口都開在西周文化層內,有的相距不遠便有大型建築基址,又常包含西周晚期的陶片,表明這些銅器很可能是平王東遷時埋藏的。許多窖藏出土銅器的年代下限屬夷厲時期,有的更可晚至宣、幽時期,這也是窖藏年代為西周末年的證據。

  

參考書目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國的考古發現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

 丁乙:周原的建築遺存和銅器窖藏,《考古》1982年4期。

 李學勤:青銅器與周原遺址,《西北大學學報》1981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