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寫有文字的竹簡和木牘,是迄今發現的時代最早的簡牘實物。戰國簡牘在歷史上曾多次發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考古發掘中,戰國簡在湖南長沙、湖北隨州和江陵、河南信陽等地又多次出土,並在四川青川出土戰國木牘。其中除曾侯乙墓出土竹簡屬姬姓曾國外,餘均系楚簡。青川木牘則屬秦物。曾侯乙墓竹簡的年代在西元前433年或稍晚,屬戰國早期,其他簡牘年代均為戰國中晚期。戰國簡牘內容、性質各異,文字較多,且有上下文可推尋,對考察戰國時期楚、秦等國歷史及文字等有重要意義。

  各批竹簡的長寬和編組道數互不相同。長沙楊傢灣戰國墓出土竹簡最短,長僅13厘米左右,有兩道編組;曾侯乙墓竹簡則長達72~75厘米,也是兩道編組;長臺關楚墓出土竹簡中的一篇則為三道編組的。簡上文字均為墨書,寫在篾黃一面。其內容有3類:①書籍:如長臺關1號墓簡中有佚書一篇,約600字,內有“先王”、“周公”、“三代”等詞語。②占卜祭禱:如江陵望山1號墓簡,記墓主患病期間占卜及祭祀等事,所祀有神祇和墓主的祖先。③遣策:即隨葬品簿錄,如長沙仰天湖1號墓簡及江陵望山2號墓簡,均詳記殉葬器物,可與出土實物對照。曾侯乙墓簡記車馬兵甲等,出土實物不見,可能為送葬所用,也可附於此類。

  四川青川郝傢坪50號墓出土的木牘長46厘米,兩面修治平滑,有墨書文字,內容為秦武王二年(前309)命丞相甘茂等修訂的《為田律》及有關記事。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所出的竹簡、木牘中,有的年代在秦統一之前,但一般列為秦物。

戰國竹簡 長沙仰天湖25號墓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