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歷史名城。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距地中海約58公裡。分舊城和新城兩部分。考古發掘始自19世紀中期,1968年起,希伯來大學、以色列考古學會等在舊城進行考古發掘。

  西元前第4千年,耶路撒冷附近即有人居住,青銅時代晚期,傑佈西特人於前18世紀建立起堅固的城堡,城牆遺跡已在奧費爾山東坡被發掘出來,系用未經修整的大石塊壘砌而成。約前996年,以色列王大衛攻佔瞭耶路撒冷,並以此為國都。據史籍記載,所羅門王曾在這裏裡建造十分宏偉的宮殿和廟宇,還擴建瞭城市。在奧費爾山西坡,曾發掘出約40米長的城墻,可能即為前8世紀猶太國王希西傢為抗擊亞述入侵而建。希西傢還開鑿瞭一條512米長的地下水道引泉水入城,發現瞭記載水道開鑿情況的銘文。約前587年,城市遭新巴比倫王尼佈甲尼撒二世毀壞。後來,又先後受馬其頓、羅馬和阿拉伯的統治,城市幾經變遷。現在的舊城城墻和城門是16世紀修建的。城內有前1世紀建造的猶太教聖跡許願墻、4世紀的基督教聖墓教堂、伊斯蘭教石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