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奧蒂瓦坎文化的典型遺址。位於墨西哥城東北48公裡。“特奧蒂瓦坎”,印第安語意為天神降生之處或“神之都城”,西元前1世紀初此地即有城市,5世紀左右達於鼎盛,成為中美洲古代印第安文化古典期的著名中心之一,8世紀後半葉被焚毀。20世紀初墨西哥考古學者M.加米奧正式發掘,近年來墨西哥政府對遺址及附近地區又進行勘查測繪,並對部分遺跡作瞭整理復原。

  遺跡分佈於墨西哥盆地北端的山前平地,城區建築佈局呈棋盤狀,最盛時面積21平方公裡,,人口10萬左右,中心部分約6平方公裡,主要建築物包括100多個金字塔形臺廟和神祠,分佈在一條南北向長達2.5公裡的大道兩側。著名的“太陽金字塔”位於道東,塔基每邊長205米,高64米,用碎石、泥土和磚坯堆成,外鋪石板,頂端建神殿。大道北端是“月亮金字塔”。南端東側有一被稱作城寨的方形圍場,內有象征文明和仁慈的魁紮爾科亞特爾神廟,廟的外墻上飾以被認為是雨神的巨形神蟒頭像。此外城中還有其他神殿、宮殿等。中心部分的外圍分佈著神官、貴族的住宅,更外圍為商人、農民的居住區。在遺址中發掘出約 400傢制作黑曜石工具和武器的工場及陶器工場,還有外來商人居住的旅店和商場。建築物中有較多的壁畫遺存,表現手法極富特征。

太陽金字塔

月亮金字塔

  出土的陶器多手制,胎較薄,多呈黃或橙黃色,器形有細口的花瓶形壺、圓柱體三足罐等,有的器身塗朱,有時施以彩繪圖畫。還有模制的人像陶偶,並發現有不同於馬雅文字的文字符號。

  以這一遺址為代表的特奧蒂瓦坎文化供奉雨神、水神、羽毛蟒神等神祇,已掌握260天為一年的聖年歷和以 365天為一年的太陽歷。這一文化影響甚廣,除墨西哥地區外,還遠及於危地馬拉和薩爾瓦多等地的馬雅文化。其居民種屬不詳。特奧蒂瓦坎遺址毀滅後,特奧蒂瓦坎文化即迅速衰落,其後托爾特克文化(見墨西哥古代印第安人文化)進入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