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指由獅子身軀與人頭結成一體的神話中的怪獸或神聖動物的雕像。又稱獅身人首像。音譯為“斯芬克斯”。最早產生於埃及古王國時代(約西元前2686~前2181),以後流傳於北非、希臘、西亞等地。希臘原文“斯芬克斯”語源不清,有人認為由希臘文“束縛”一詞派生,但更可能源於古埃及語┈SP怌h,意為“栩栩如生的雕像”。

  獅身人面像規格大小不一,小者1米左右,大者可達幾十米。埃及最早、也是最大的獅身人面像是坐落在吉薩的第 4王朝哈夫拉拉王金字塔前的大獅身人面像。該像除兩前爪用粗石堆砌外,整個身軀是用一塊完整的巨石雕成的,高約20米,全長57米。其頭部塑有國王頭飾,前額雕出標志王權的蛇像,下頜有胡須,面部特征是哈夫拉王肖像的理想化。這一雕像同金字塔相結合,既作為神像讓人崇拜,又象征著國王的智慧和力量,是埃及著名的古跡之一。

  中王朝時,出現瞭肩披鬃毛的獅身人首的國王雕像。新王國時代獅身人面像廣泛流傳,在王陵和廟宇的通道兩旁,常並列數目不一的獅身人面像。卡納克遺址的“斯芬克斯大道”(或稱“神聖之道”)即屬這一時期。新王國時代的埃及文獻中,通常稱獅身人面像為“地平線中的何露斯”或“地平線的何露斯”(何露斯是隼鷹形象的國王保護神)。這些獅身人面像,作為地平線的保護人,象征它以國王和神的雙重身份守衛著自己的殿堂、廟宇或墓地。這種雕像有時又作獅身公羊頭。卡納克遺址的阿蒙神廟大門前安置的公羊頭的斯芬克斯,意味著阿蒙神特為自己的廟宇守衛,因為阿蒙神常以公羊的形象出現。

胡夫大金字塔旁的獅身人面像

  大約在前1600年左右,在埃及的影響下,獅身人面像開始流傳於希臘和西亞等地,但通常附加兩隻翅膀,並換上女性的面孔,有別於埃及的獅身人面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