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時期燕國貴族墓地。位於北京市房山縣琉璃河鄉黃土坡村,面積約5萬平方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市文物工作隊等從1973年起進行發掘。這一發現為研究燕國的早期歷史提供瞭重要的實物資料。

  墓葬形制 墓葬的排列甚有規律。已發掘墓葬近200座,均為長方形土坑豎穴,都是單人葬,有木質葬具,頭向朝北。葬式大多為仰身直肢,主要隨葬品多放在墓主人頭前。按墓葬的形制與規格可分為大、中中、小型墓3種。小型墓一般長2.5米、寬1米左右,都用木棺為葬具。隨葬品主要是陶質明器,少數墓中放有玉石飾件或小件青銅器。中型墓的規格比小型墓稍大,長在3米以上,以棺槨為葬具,隨葬品有青銅器、玉石器、漆木器和陶器等。大型墓的墓室較大,有的在墓室南邊設一條墓道,有的則在墓室南北各有一條墓道。這些大墓與其他地區商周時代的“甲”字形或“中”字形大墓有所不同,南墓道相當寬,平面呈梯形,墓道底端距槨頂尚有一定距離,不直通槨室,具有一定特色。墓葬有早晚之分,早期墓隨葬陶器多以鬲、簋、罐為組合;晚期墓隨葬陶器以鬲、罐為主。早期墓中有的墓底設有腰坑,坑中埋狗。

  殉人與車馬陪葬 多座中型墓有殉人,一般殉1~2人。殉葬人大多為青少年男女,有的放在槨頂板上;有的放在兩側的二層臺上,頭向往往與墓主人相反。殉人身邊有放置成套馬具者。大型墓和一部分中型墓都有車馬陪葬,車馬坑多在主墓北邊。每坑埋放車馬數量與墓主人生前社會地位有關。少的用2馬1車或4馬1車,多的用14匹馬 5輛車或更多的車馬陪葬。所用車輛有的是整車平放,有的則把車輪和車箱拆開後擺放坑中。馬匹的擺放也不盡一致:整車平放者多將殺死的馬匹規整地放在輿前車轅兩側的淺槽之中;車輛拆開放置者,是先將殺死的馬匹排放坑底,然後將車箱、轅、軸、衡等壓放馬匹之上,車輪斜靠坑壁(見彩圖)。前者馬身上常有成套的馬具,後者則多將馬具卸下,放在墓主人的槨室之中。所埋車輛均為木制,雙輪獨轅,前有衡,後有軸,車箱放在轅和軸交接處之上。轅頭上翹,轅和衡相接處有銅扣和繩索連接。車箱平面多為長方形,四邊有欄幹,後邊留有缺口以供上下。在轅、衡、軸等處有青銅構件和飾物。車輪的輻有的為18根,有的則有24根。有的車上備有傘蓋,平面為圓形,直徑1.3米,有26根傘骨,自頂部向四外作放射形排列。

車馬坑 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墓地遺存

琉璃河燕國墓地出土的銅器 堇鼎

漆豆(復原) 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墓地遺存

漆觚(復原) 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墓地遺存

漆罍 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墓地遺存

漆觚 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墓地遺存

  隨葬品 該墓地隨葬品較豐富,包括青銅器、陶器、玉石器、漆器、貨貝和寶石器、原始瓷器等。陶器有鬲、簋、罐、壺、鼎、豆等,大多為明器。漆器的種類有觚、豆、罍等(見彩圖)。原始瓷器有尊、豆兩種。青銅器有方鼎、圓鼎、槒、爵、甗、尊、罍、卣、觶、盉等禮器,戈、戟、矛、鏃、匕首等兵器及車馬器等。不少青銅器上鑄有“匽侯”銘文,並記述瞭匽(燕)侯賞賜貨貝、臣妾等,一件銅鼎上記匽侯派作器者前往宗周向太保奉獻食物的事,證實瞭召公奭以其長子封於燕,自己則仍在宗周輔弼王室的史實。此外,還發現瞭不少玉器及與瑪瑙、綠松石等組合而成的串飾等。

琉璃河燕國墓地出土的銅器 伯矩鬲

  匽侯銘文的銅器,曾見於歷代流傳下來的傳世品。遼寧喀左銅器窖藏也出有匽侯所作的銅器。據文獻記載,周武王滅商後封召公奭於北燕。歷代學者對燕侯始封之地存在不同看法,琉璃河燕國貴族墓地和琉璃河遺址的發現,為推定燕國都城之所在提供瞭重要的根據。

  

參考書目

 琉璃河考古工作隊:北京附近發現的西周奴隸殉葬墓,《考古》1974年5期。

 琉璃河考古隊:1981—1983年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地發掘簡報,《考古》1984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