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時期楚國郢都遺址。位於湖北省江陵縣城北 5公裡處。因在紀山之南,習稱紀南城。據《史記·楚世傢》記載,楚文王元年(西元前689)自丹陽遷都於此,至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拔郢,複遷都於陳(今河南淮陽)。城址的勘查和發掘工作,主要是湖北省博物館於20世紀50年代後進行的。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址平面略呈長方形,東西長4450米,南北寬3588米。四周夯土城牆除東牆北半部被襄(陽)沙(市市)公路壓蓋外,大部分高出地面3.9~7.6米。底寬30~40米,頂寬10~14米,墻外還有城壕遺跡。據《楚辭·哀郢》等文獻,城墻東有2門,南有3門。經鉆探,東墻尚存1門,其他3墻各有2門,北墻東門及南墻西門為水門,今朱河和龍橋河猶在此穿過城垣。西墻北門及南墻西端水門已經發掘,都有3個門道。城內已知的東周夯土臺基達84座,大多集中在中部偏東南處,當為宮殿區,其東部和北部已探出宮城墻基。宮城內臺基分佈有序,呈中軸線排列。已發掘的宮殿基址有成排的柱洞、隔墻,並有散水、下水道等。在宮城以西的陳傢臺曾發現兩座鑄錫爐,可能是一處作坊區。全城發現有水井400眼以上,而以宮城以北的龍橋河兩側最多。多數水井在上部砌陶井甃,下部為土壁,部分為土井,也有少量竹圈井或木圈井。有的井底置一大陶甕,當為冷藏窖。此外,在龍橋河兩側和城東的毛傢山還發現陶窯址多處。

  出土遺物以陶器為主,也有鐮、凹口鋤、斧、鑿、削、魚鉤和木身鐵口雙齒耜等鐵工具。陶器多灰陶,主要有鬲、釜、盆、盂、甕、汲水罐、豆、長頸罐等。瓦都是泥條盤築的繩紋瓦;瓦當有圓瓦當和半瓦當,絕大多數為素面,偶飾雲紋。其他遺物有鐵釜、帶鉤、銅兵器等。在城內僅發現兩處墓地,主要分佈在城外。在周圍三、四十公裡范圍內,已發現有25處墓區。已發掘的楚墓,少數為春秋中期或更早,絕大多數為春秋晚期至戰國中晚期之交(見江陵楚墓)。這大體表明瞭古城的繁榮時間,但城市的始築年代仍待進一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