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青銅時代早期文化。分佈於愛琴海中的基克拉澤斯群島。年代約在西元前3500~前1900年。1898~1899年,希臘考古學傢 Ch.特孫塔斯在錫羅斯等島嶼進行發掘。以後各島多有發現,基克拉澤斯文化的研究,遂成為希臘史前考古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文化可為3期,各以典型遺址的名稱命名:第一期為皮洛斯期,第二期為克羅斯和錫羅斯期,第三期為菲拉科皮第一城期。

  基克拉澤斯文化的皮洛斯期,已在各島建立比較分散的居民點,但沒有防禦設施。。到克羅斯和錫羅斯期開始設防,城墻厚達1.6米,反映當時各島間的競爭加劇。但到菲拉科皮第一城期,則不見防禦設施,反映出米諾斯文明影響的加強。皮洛斯期盛行箱形石板墓,墓室呈梯形,一般長約1米,一處墓地往往有20座以上墓穴。克羅斯和錫羅斯期除有箱形墓外,還出現瞭有方形和圓形的石砌墓穴,一般直徑約1.5米,頂部以疊澀法砌成尖頂或圓頂。葬式為屈肢葬,一般一人一穴,但也有先後葬五、六人的集體葬。隨葬品有青銅工具、武器等。

  在經濟方面,基克拉澤斯文化有農、牧業,商業也很重要。典型青銅器是劍和匕首。陶器典型器物為一種有柄平鍋狀器。另外有罐、缽等,有的施簡單彩繪,有以螺旋母題為主的刻劃紋。此外,還有石皿、項鏈、大理石雕像等。大理石雕像一般高17~20厘米,最高者達150厘米,是表現“大地母神”的偶像,無眼、口,隻刻劃手足身軀和頭、乳等,形制古拙。除偶像外,還有彈琴、吹笛等人像,皆稱傑作。

基克拉澤斯文化大理石雕彈琴者像 克羅斯島出土

  基克拉澤斯群島自新石器時代起,便與小亞細亞、克裡特島和希臘本土發展瞭海上交通。至青銅文化早期,尤其是克羅斯和錫羅斯期,處於希臘全境的先進地位,並成為由小亞細亞等地向希臘各地轉運銅等金屬原料的中心,起瞭希臘遠古文明開拓者的作用。但此後漸趨衰落,基本上處於米諾斯文明的影響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