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山西兩省共發現東魏、北齊墓10餘座,較重要的有河北吳橋縣東魏封柔夫婦墓,磁縣北齊故司馬氏太夫人比丘尼垣墓,磁縣東魏堯氏趙郡君墓,贊皇北齊外戚李希宗夫婦墓,磁縣北齊皇族高潤墓,景縣封氏墓群中的封延之、封子繪墓,平山縣北齊祠部尚書趙州刺史崔昂夫婦墓,北京王府倉北齊墓,山西太原壙坡北齊張肅俗墓,太原南郊直□大都督高柳子輝墓,祁縣北齊驃騎大將軍青州刺史韓裔墓,壽陽縣北齊定州刺史太尉公順陽王庫狄迴洛墓。這些墓葬的葬制上承北魏,下啟隋唐,墓主人身份為皇族、外戚、、鮮卑貴族、漢族高級官吏及其親屬。大多保存較好,有明確紀年,多殘存壁畫,隨葬品也比較豐富。對研究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埋葬制度具有一定的資料價值。

  墓葬形制 這十餘座墓中有兩座為土洞墓,餘皆為磚室墓。土洞墓為方形單室。比丘尼垣墓有斜坡墓道,地面封土尚存;張肅俗墓,墓室頂為四角攢尖式。磚室墓可分為前、後室和單室兩類。前、後室墓隻李希宗夫婦墓,該墓由斜坡墓道、長方形甬道及前後室構成。墓室皆作方形,四角攢尖式頂。棺木置於後室。單室墓由墓道、甬道及墓室構成,可分為3種:①土壙斜坡底墓道,方形墓室,四壁向外作弧出,多穹窿頂,個別為四角攢尖式頂。其規模最大的是高潤墓和庫狄迴洛墓。這是沿襲著北魏以來的形制。②土壙斜坡底墓道,穹窿頂,墓室平面呈圓形,沿後壁砌半圓形棺床。如崔昂夫婦墓。③墓道及墓室頂部結構同第2種,但墓室平面呈半圓形。如北京王府倉墓。後兩種表現瞭地區性的特征,墓內的葬具,一般用長方形木棺,唯庫狄迴洛墓為一棺一槨。其木槨為面闊、進深各3間的鬥栱結構屋宇,置於墓室中部,因木質腐朽,已難復原,僅保存較好的50餘件木構件標本。

  墓室壁畫 彩色壁畫多繪於墓門、甬道及墓室四壁,有的墓道兩側也施彩繪。壁畫多已漫漶不清或脫落,保存較好的是庫狄迴洛墓和高潤墓。庫狄迴洛墓門楣正面繪朱雀,背面繪忍冬;左門扇繪青龍,右門扇繪白虎;甬道繪人物;墓室四壁滿塗赭紅,西壁加繪一灰白色十字形圖案。高潤墓壁畫,繪於墓道兩側、甬道及墓室四壁,已多殘毀,唯北壁畫面較為完整。寬約6米,殘高2.8 米,畫面中心繪端坐帳中的墓主人,帳兩側各站執羽葆、華蓋、麈尾或捧物的男女侍者6人。此壁畫構圖嚴謹,佈局得當,色澤鮮艷,代表瞭北齊時期壁畫藝術的水平。

河北磁縣北齊高潤墓壁畫(摹本)

  隨葬品 主要有陶俑、陶傢禽傢畜等模型、鎮墓獸、陶瓷器皿,還有少量金、銀、銅、鐵、玉、石質器物及裝飾品。陶俑數量最大,種類也最多,包括武士俑、儀仗俑、男女侍俑 3大類。傢禽傢畜有馬、驢、牛、羊、駱駝、豬、狗、雞之屬。陶質模型有倉、碓、井、灶等。陶瓷器皿為碗、盤、壺、罐、唾盂等。銅器一墓隻出三兩件。唯庫狄迴洛墓出土形制小巧、遍體鎏金的蹆鬥、瓶、三足器、碗、唾盂、蓮花燭臺等銅質器物達60餘件。陶俑、陶動物外表均施彩繪,有的貼金飾。各墓隨葬品數量差別甚大。數量最多的是高潤墓,共440餘件;次為庫狄迴洛墓,共300餘件;崔昂夫婦墓、韓裔墓、堯氏趙郡君墓、李希宗夫婦墓,隨葬品數量在100~200件之間;其他各墓,則隻有幾件或數十件。這種差別的形成,顯然與墓主的身份及經濟狀況有關。

黑釉瓷四系罐 河北北齊墓出土

  這十餘座墓出土青瓷器數十件。這些青瓷器,胎質呈白色、土黃色和淺紅色,有的細膩且薄,有的粗堅而厚。其釉色主要為青釉、青黃釉、豆青釉。通體施釉或施半釉,有的帶釉淚和冰裂紋。少數器物上有蓮瓣、弦紋等簡單裝飾。還出土一批黃釉、醬釉、黑釉瓷器。說明北方在生產青瓷的同時,也已燒造其他釉色的瓷器。高潤墓出土的4件青瓷碗,其中兩件使用瞭護胎釉。這一發現改變瞭護胎釉始用於唐代的看法。河南北部至河北南部一帶,是中國北方的瓷器制造中心。出土瓷器較多的墓葬分屬贊皇、平山、磁縣,適在這一地域內。高潤墓中出土的一種青瓷碗,胎質、釉色、器形均和磁縣賈壁村窯址所見器物相似,可能是該窯的產品。因此,這批瓷器是研究北方青瓷器的重要實物。

陶舞蹈胡俑 山西太原北齊庫狄迴洛墓出土

  李希宗夫婦墓出土的 3枚東羅馬金幣和嵌青金石金戒指,庫狄迴洛墓出土的雕獅瑪瑙帶飾和似作舞蹈姿態的胡俑等,都是研究中西交通史的好材料。

  

參考書目

 河北省博物館、文物管理處:河北平山北齊崔昂墓調查報告,《文物》1973年11期。

 磁縣文化館:河北磁縣北齊高潤墓,《考古》1979年3期。

 王克林:北齊庫狄迴洛墓,《考古學報》1979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