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古代佛寺遺址。位於今阿富汗賈拉拉巴德東南約 8公裡處。年代約為2~8世紀。中國古代僧人法顯、道榮、宋雲、玄奘曾訪問此地。玄奘在《大唐西域記》中所記的那揭羅曷國醯羅城即此。玄奘還記載這裏收藏有如來的頂骨、髑髏、眼晴、袈裟、錫杖。哈達佛寺即以此聞名於世。梵文“哈達”意為骨骼,哈達佛寺可能由此得名。20世紀20年代,法國考古團在此進行瞭發掘,弄清瞭哈達窣堵婆(佛塔)的編年,對犍陀羅建築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經發掘的遺跡包包括7個佛寺,其中大多數是塔院,僧院很少。塔院佈局與犍陀羅佛寺相似,即在略成正方形的寺院中心建造主塔,院子四周配列回廊狀的小室,主塔周圍和小室內部都建有許多小供養塔。墻壁以泥土、石灰和礫石相混合的材料堆築,一如波斯薩珊朝的技法,並在外壁抹以石灰。

  所有墻壁都飾有大小不等的灰泥塑像,包括佛、菩薩、供養人、僧人以及獅、象等,石灰石和片巖的淺浮雕也有大量發現。雕塑藝術與喀佈爾附近及巴米揚佛教遺跡、豐杜基斯坦佛寺遺址等處出土的塑像類似,通稱為印度-阿富汗流派,以與犍陀羅石雕藝術流派(見犍陀羅藝術)相區別。早期塑像技術嫻熟,形象逼真,以寫實手法表現優美的身材和線條流暢的衣褶。晚期塑像身軀趨於扁平,顯示出初期亞洲化的傾向。目前這些塑像多數藏於喀佈爾美術館,部分藏於巴黎吉梅博物館和日本。另外,此地有一些小石窟,遺有部分壁畫,也很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