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發現於臺灣省臺東縣長濱鄉八仙洞。八仙洞位於臺灣東部海岸山脈的北端,包括潮音、乾元、海雷等十幾個海蝕洞穴。1968~1971年 4次發掘。乾元洞的堆積自上而下分 4層。第1層為新石器時代層;第2層為紅色土層,年代可能為更新世;第3層為淺灰色土層,即長濱文化層,該層年代經放射性碳素斷代,最早距今約1.5萬年,屬舊石器時代晚期之末,但還有幾個測定資料較晚,故其年代也可能更晚些;第4層為海灘粗砂層。

  長濱文化的石制品以矽質砂巖、橄欖巖、石英巖、石英和玉髓等礫石為原料。以石片石器為主,石核石器較少。有刮削器、尖狀器和砍斫器。刮削器和尖狀器多用較小的石英石片制成;砍斫器是將礫石從一面或兩面加工而成,比較粗糙,有修整和使用痕跡。骨角器較豐富,共100多件。有長條尖器、一端帶骨關節的尖器、有孔骨針、兩頭尖的骨器和長條鑿形器等。此外還有獸骨和木炭。

長濱文化的骨器和石器

  長濱文化的主人以洞穴為傢,過狩獵、捕撈和采集生活。其石器在類型及制作技術上,與中國南方許多舊石器時代遺址的沒有多大差別。尤其是礫石砍斫器,與湖北大冶石龍頭舊石器地點(見華中地區人類化石和舊石器文化)、廣西百色舊石器地點出土的更為接近。長濱文化的發現,不僅擴大瞭中國舊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的分佈范圍,同時使臺灣與大陸原始文化的源流關系,至少可追溯到1.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