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石窟寺。位於孟買市東北約 300公裡處。開鑿約始於西元前 2世紀,7世紀後終止。8世紀後荒廢。19世紀初被發現並開始研究整理,為名揚世界的印度重要古跡。

  阿旃陀是溫蒂亞山脈中的一個馬蹄形山崖,現存石窟共29座,以中央諸窟年代最早。石窟分佛殿、僧房兩大類,以後者為多。按印度佛教石窟發展階段劃分,屬於早期佛教石窟的有9號、10號、12號等窟;屬於笈多王朝時期者則有 1號、16號、17號、19號等窟。其中19號窟屬佛殿殿式,門面以中央蓮花瓣形卷窗和雙柱門廊組成,墻面遍施佛像及花紋雕飾。殿堂進深14米,高寬均為7.3米,兩邊的列柱、正中佛塔和簷部等皆有佛像和各類浮雕,建築與雕刻之精美,都屬印度佛教石窟之冠。

  阿旃陀石窟的壁畫,是印度古代壁畫的主要代表。早期石窟壁畫之一是10號窟中的《六牙象本生故事圖》,約作於前1世紀,現已嚴重殘損。其中較完整部分表現六牙象和象群生活於林莽中的畫面,舉凡水沐、歇息、覓食、窺伺獵人等,神態皆栩栩如生,反映瞭印度藝術善於表現熱帶叢林生態的特色。笈多王朝時期的壁畫主要見於 1號及16號、17號等窟。16號窟的《王子出傢圖》和17號窟的《王後梳妝圖》約作於5世紀,1號窟的《蓮花手菩薩像》(見彩圖)則作於6世紀末或7世紀初,均屬上乘之作。17號窟的壁畫遺存最豐富,除《王後梳妝圖》外,還有許多生動有趣的小幅圖畫,表現諸天神像、仕女集會、飛天翔空等情景。笈多王朝是印度古典文化繁榮鼎盛之時,這時期的阿旃陀壁畫也充分反映瞭這一點,人物神態端莊優雅,色彩絢麗豐富,堪稱為世界藝術的瑰寶。

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阿旃陀石窟1號窟笈多王朝菩薩像

《六牙象本生故事圖》中王後見象牙昏厥時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