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學傢。祖籍安徽安慶。1916年2月21日生於天津。1945年留學美國芝加哥大學,1948年以論文《大氣中能量的頻散》獲博士學位。1950年回國。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50~1963年間在南京大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任教。1977年主持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工作,1980年任所長,198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並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歷任中國氣象學會第19、20屆理事會理事長。1981年當選為芬蘭科學院外籍院士,1982年任國際科學聯盟理事會和世界氣象組織聯合科學委員會(JSC)委員。同年當選為英國皇傢氣象學會榮譽會員。

  葉篤正在大氣環流和動力氣象學等方面有重要貢獻。他早期從事大氣環流和長波動力學的理論研究,繼C.-G.羅斯比之後,提出瞭長波的能量頻散理論。這對大氣長波生消的預報具有實用價值。50年代,在青藏高原對大氣環流影響的研究中,葉篤正首先提出瞭青藏高原在夏季是熱源的論點。1957年在《大氣準地轉運動的形成》一文中提出地轉適應的尺度理論。1958年出版的專著《大氣環流的若幹基本問題》(和朱抱真合著),全面概括瞭大氣環流的主要事實,對這些事實的本質及其相互關系作瞭理論探討。它是深入認識大氣環流的維持機制和演變過程的重要著作之一。同年,在《北半球6月和10月大氣環流的突變》(和陶詩言、李麥村合著)一文中提出大氣環流季節變化的突變過程。70年代後期以來,從事地-氣關系的研究。葉篤正共發表論著70餘篇,主要專著還有《西藏高原氣象學》(1960年,和楊鑑初、陶詩言、顧震潮合著)、《大氣運動中的適應問題》(1965年,和李麥村合著)、《青藏高原氣象學》(1979年,和高由禧等合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