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測量河流、湖泊、水庫和灌渠等水體的水位的尺規裝置。中國古代稱為水則,明、清時稱志樁,至20世紀始稱水尺。水尺至今仍廣泛使用。

  水尺的常用型式有四種:①直立式水尺(見圖)。

一般由靠樁和水尺板兩部分組成。靠樁有木樁、混凝土樁或型鋼樁,埋入土深約0.55~1.0米;水尺板由木板、搪瓷板或塑料板做成,其尺度刻劃一般至1厘米。②傾斜式水尺。一般把水尺板固定在巖石岸坡或水工建築物上,也可直接在巖石或水工建築物的斜面上塗繪水尺刻度,刻度大小以能代表垂直高度為準。傾斜式水尺的優點是不易被洪水和漂浮物沖毀。③矮樁式水尺。由固定矮樁和臨時附加的測尺組成。當河流漫灘較寬,不便用傾斜式水尺,或因流冰、航運、浮運等沖撞而不宜用直立式水尺時,可用這種水尺。④懸錘式水尺。通常設置在堅固陡岸、橋梁或水工建築物的岸壁上,用帶重錘的懸索測量水面距離某一固定點的高差來計算水位(見 水位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