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樹木年輪的變化推論過去氣候的一門學科。除熱帶外,氣候有明顯年變化的地區,樹木一般每年形成一個生長輪,即年輪。年輪寬度和氣候條件有十分密切的關係,在溫暖濕潤的年份,樹木生長快,年輪寬度大;在寒冷乾旱的年份,樹木生長慢,年輪寬度小。因此測定樹木年輪寬度的差異,可以獲得過去氣候變化的資訊,推論出某些氣候要素的變化狀況,彌補歷史氣候資料的不足。除瞭年輪寬度外,氣候還與植物組織結構有密切關係,也可作為推論過去氣候的依據。

  200世紀初,美國A.E.道格拉斯最早論證瞭大約500年之久的年輪寬度變化和實際降水量之間的關系,並在30年代創建瞭專門研究樹木年輪的實驗室。此後,許多年輪氣候學傢對年輪形成的生理過程與氣候的關系作瞭深入剖析,對樣本樹種的選擇和年輪序列的統計分析等有瞭新的認識,逐步建立瞭年輪氣候學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研究方法和成果 在選取樣本時,必須選擇生長條件最受某氣候要素(溫度或降水)限制的樹木。例如生長在高緯度或高寒山區森林接近消失處(上界)的樹木,由於受到熱資源不足的限制,常能很好地反映出冷暖的變化;幹旱、半幹旱地區,由森林向草原或荒漠過渡的林緣樹木,則由於受到雨量不足的限制,常能反映幹濕的變化。在實際應用中,常在同一地點選取許多重復的樣本,互相對比,確定年份,以消除非氣候因子的影響。此外,對年輪寬度變化還應進行必要的生長量等方面的訂正(如:由於樹木在不同年齡階段生長速度不同而引起的年輪寬度的差異),並用已有的各項資料檢驗,才能得到真正表征氣候變化的年輪指數序列。這種序列可以反映大尺度的氣候變化。如:美國V.C.拉馬奇在加利福尼亞惠特尼山樹線上界附近所取的年輪序列,和歐洲氣溫變化趨勢是一致的(見圖)。70年代初,美國H.C.弗裡茨還根據年輪寬度變化和氣壓距平場的關系,繪制出1700年以來北半球西半部每十年平均的環流圖。

  中國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研究年輪氣候學,得知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的年輪寬度變異,可以作為分析歷史時期氣候變化的資料,尤其是用它表征降水變化方面,很有價值。70年代後半期,北方的許多省(自治區)和青藏高原等地,都廣泛開展瞭這項工作,得到許多表征溫度或降水的長達數百年的序列,對現代小冰期(約1430~1850)以來氣候變化的史實,提供瞭更多的依據。

  動向  世界上許多年輪氣候學傢正密切配合,深入探討樹木生長受氣候影響的機制和在更大范圍內開展年輪研究的可能性。為從樹木年輪中獲得更多的氣候變化信息,已嘗試對年輪的密度和同位素含量變化進行分析,並已獲得顯著效果。顯然,這種研究將與年輪寬度分析一道,成為年輪氣候學中重要的研究途徑。

  

參考書目

 H.C.Fritts,Tree Rings andClimate,AcademicPress,London,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