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初春或深秋時節接連幾天甚至經月陰雨連綿、陽光寡照的寒冷天氣。又稱低溫連陰雨。連陰雨同春末發生於華南的前汛期降水和初夏發生於江淮流域的梅雨不同。後兩者雖在現象上也可稱連陰雨,但溫度、濕度較高,雨量較大;而前者的主要特點是溫度低、日照少、雨量並不大。連陰雨的災害,主要在低溫方面。初春的連陰雨,往往出現在水稻播種育秧時節,易造成大面積爛秧現象;秋季連陰雨如出現較早,也會影響晚稻等農作物的收成。

  春季,中國南方的暖濕空氣開始始活躍,北方冷空氣開始衰減,但仍有一定強度且活動頻繁,冷暖空氣交綏處(即鋒)經常停滯或徘徊於長江和華南之間。在地面天氣圖上出現準靜止鋒,在700百帕等壓面圖上,出現東西向的切變線,它位於地面準靜止鋒的北側。連陰雨天氣就產生在地面鋒和700百帕等壓面上的切變線之間。當鋒面和切變線的位置偏南時,連陰雨發生在華南;偏北時,就出現在長江和南嶺之間的江南地區。秋季的連陰雨,發生在北方冷空氣開始活躍、南方暖濕空氣開始衰減、但仍有一定強度的形勢下,其過程與春季相似,隻是冷暖空氣交綏的地區不同,因而連陰雨發生的地區也和春季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