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20世紀初著名的德國氣候學傢W.柯本所制訂的氣候分類。柯本終身致力於氣候分類和氣候區劃的研究。他以當時的全球植物分佈圖為基礎,探索瞭氣候和植物分佈間的聯繫。1900年,柯本首次發表瞭氣候分類方案。此後,又幾經修改,1936年發表於他和R.蓋格爾合編的《氣候學手冊》一書中。柯本的氣候分類是經驗氣候分類法的典型代表,已經在各國廣泛使用。柯本以氣溫和降水為指標,將全球氣候區劃成五個氣候型(以大寫拉丁字母表示);再按降水的季節分配、夏熱情況或乾旱程度,分分別分成若幹副型;共11種基本氣候類型(見表)。

柯本氣候分類的基本類型

氣候型分佈(按柯本分類)

  表中某些基本氣候類型,尚可根據夏熱冬冷程度或其他特征,分別以拉丁字母進一步區劃它們的差異。

  用於B型氣候的有:h 年平均氣溫高於18°C。k年平均氣溫低於18°C,但是最暖月份平均氣溫高於18°C。

  用於C型氣候的有:a 熱夏:最暖月份平均氣溫高於22°C。b 暖夏:最暖月平均氣溫低於22°C,但至少有4個月的平均氣溫高於10°C。c 冷夏:隻有1~3個月的平均氣溫高於10°C。

  用於D型氣候的有:a、b、c,與C型相同。d最冷月份平均氣溫低於-38°C。

  用於E型氣候的有:H對於高原(一般在3000米以上),溫度符合E型氣候。

  在柯本分類的五大氣候型中,A、C、D三型適合樹木生長,合稱為林木氣候。B型氣候因降水不足,E型氣候因熱量不夠,均不適於樹木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