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時期內降水入滲補給地下水的水量與同期內降水量的比值。降落到地表的水,一部分蒸發返回大氣或為植物截留和填窪,一部分產生地表徑流,其餘部分滲入地下。下滲的水首先補充包氣帶的水分和產生表層流,多餘部分到達潛水面補給地下水。設該時期的降水量為P,入滲補給地下水的水量為Pr,則降水入滲補給係數α用下式表示:

<

  降水入滲補給系數的變化范圍在0~1之間。由於降水入滲補給量Pr取決於某一時段內總雨量、雨日、雨強、包氣帶的巖性及降水前該帶的含水量、地下水埋深和下墊面及氣候因素,因此α 值是隨時間和空間變化的。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α值,即使同一地區,不同時段α,值也不盡相同。因此,可根據不同的計算時段,確定相應的降水入滲補給系數。如確定一次降水的和全年的降水入滲補給系數。

  降水入滲補給系數是重要的水文參數,其值可用下列方法確定。①動態分析法。在地下水水平排泄微弱的平原地區,降水後補給潛水的水量引起地下水位上升。利用地下水自記水位計或其他儀器能準確測得降水後地下水位上升幅度Δh。Δh和水位變動帶給水度μ值的乘積大致等於降水入滲補給量,即PrμΔh,將它除以同期的降水量即得α值。當計算時段內有數次降水,則將每次降水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幅度相加,再乘以給水度,除以該時段的總降水量,得到該時段的降水入滲補給系數。在地下水水平徑流強的山區或山前地區,該法不適用。此時,可有計劃佈置5個以上的觀測孔,同時觀測地下水水位,用有限單元法或有限差分法近似計算降水入滲補給量,再求出降水入滲補給系數。②水量平衡法。如能在一個閉合流域設置地下水平衡試驗場,則可通過實測各平衡要素,求得降水入滲補給系數。每次降水後,將實測的降水量減去實際蒸發量、植物截留量、坑塘河溝攔蓄量、地表徑流量、包氣帶土壤含水量的增量等,即可求得降水入滲補給量,進而求得降水入滲補給系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