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聲波反射原理測量水深的儀器。使用20千赫以上超聲波頻率的儀器稱為超聲波測深儀。所測水深是換能器法線至水底的直線距離。1917年法國物理學傢P.朗之萬利用壓電效應原理發明瞭晶體和鋼組成的夾心式發射換能器,成為最初使用的回聲測深儀,1918年已可接收水下1500米處的回波信號。以後,回聲測深技術不斷發展。為提高發射功率,改善方向性,回聲測深儀的換能器從單個發展到多個;為擴大探測面積,從單波束發展為多波束;並應用瞭電腦和數位顯示技術,提高瞭精確度,擴大瞭使使用范圍。

  工作原理 聲波在水中傳播時,遇到密度不同的介質(如水底或其他物體)產生反射,根據聲波往返的時間(t)及其在所測區域水中的傳播速度(c),求得換能器至反射目標的直線距離,即測得水深(h)(見圖)。其計算式為:

。聲波在水中的傳播速度隨水的溫度、鹽度和壓力而變化。常溫時,淡水中的聲速為1450米/秒,海水中聲速的典型值為1500米/秒。如測得聲波在水中往返的時間為3秒,則在海水中的深度為2250米;在淡水中的深度為2175米。在施測前要對儀器進行率定,計算時作必要的修正。

  構造和類型 回聲測深儀的類型很多,但一般都是由振蕩器、發射換能器、接收換能器、放大器、顯示和記錄部分組成。通常分為記錄式和數字式兩類。記錄式利用記錄筆按設定的速度恒速旋轉,當筆尖轉至零點位置時,發射聲脈沖;當此脈沖從水底反射回到接收換能器時,記錄筆呈現高電位,使電敏記錄紙出現黑跡點。隨測船連續航行,記錄紙上繪出深度的斷面圖形,深度可按記錄的時間加改正值求得。數字式則利用計數脈沖記錄從聲脈沖發射至返回這段時間的脈沖數,按公式計算深度並用數碼管顯示。

  回聲測深儀可以在船隻航行時快速而準確地獲得水深的連續數據,已成為水深測量的主要儀器,廣泛用於航道勘測、水底地形調查、海道測量(多波束回聲測深儀)、船隻導航定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