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傢。1904年5月14日生於瑞士伯爾尼。1973年7月26日去世。1936年獲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科學博士學位。1938年移居美國。1947年起任加利福尼亞大學副教授、教授。1959年和1960年先後獲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水水力學研究獎和史蒂文斯獎(最佳討論獎)。

  愛因斯坦第一個提出床沙質和沖瀉質的概念,闡明瞭兩者在直接來源、河床演變中的作用和輸沙率的估算上都是不同的。他首先把阻力和泥沙運動有機地聯系起來,提出床面阻力由沙粒阻力及沙波阻力兩部分組成,隻有前者與推移質輸沙率直接有關,並根據河流實測資料提出瞭確定沙波阻力的計算方法。愛因斯坦是把隨機過程和力學分析結合起來研究推移質運動的創始人。他把一顆泥沙在外力作用下產生各種運動狀態的力學必然性同水流脈動、大量泥沙顆粒同時存在所產生的隨機性質很好結合起來。通過試驗,他發現床沙、推移質、懸移質之間存在著不斷的交換,指出這三者之間存在有機的聯系。根據這一論點,他建立瞭包括推移質和懸移質在內的床沙質挾沙能力關系。50年代,他和協作者明確提出瞭近壁層流層的不穩定性,指出即使在光滑的周界上,近壁層流層也會受到水流紊動的直接影響。這一認識已為70~80年代發展起來的猝發理論所證實。

  愛因斯坦的主要專著有《明渠水流的挾沙能力》;主要論文有《粗糙邊壁上的水動力》、《水流綜合阻力》、《河道阻力》、《沖瀉質輸沙率能用床沙質函數估算嗎?》、《高度不均勻沙的輸送》、《變態模型的相似律》和《光滑邊壁上的層流附面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