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口占多數的民族。有4645萬人(1981),占全國人口83%。主要分佈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少數分佈在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屬歐羅巴人種,大多為大西洋波羅的海類型。使用英語,屬印歐語系日爾曼語族。多信基督教新教,屬英國國教派;亦有少數天主教徒。

  英格蘭民族是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由克爾特部落群的不列顛人和日爾曼部落群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等結合而成。西元前3000~前2000年左右,在不列顛島上居住著來自比利牛斯半島的伊比利亞亞人,他們以巨石文化著稱,因此又被稱作巨石人(Megalithic men)。公元前6~前1世紀,大批克爾特部落從今法國和比利時沿海地區來到不列顛。其中主要有不列顛人,還有別爾格人。他們消滅或同化瞭島上的土著居民,成為英格蘭民族最早的基礎。公元1~5世紀初,英格蘭地區處於羅馬帝國統治下,政治、經濟、文化均受羅馬的影響。後來,日耳曼部落大批侵入,其中主要是來自日德蘭半島南部和易北河口至萊茵河口沿海一帶的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另外還有朱特人和弗裡斯人,他們分別建立瞭一些小國。克爾特人部分被消滅,部分被驅趕到西南和西北部的山區,部分被日耳曼部落同化。8世紀末丹麥人侵擾英格蘭,並於9世紀在東北部建立丹麥區,在經濟、文化各方面帶來瞭北歐的影響。與丹麥人的鬥爭促進瞭盎格魯人、撒克遜人等日耳曼人的結合,共同形成盎格魯-撒克遜人。他們居住的地方被稱作“英格蘭”,他們的語言,即古英語,是後來英格蘭民族語言的基礎。10世紀,丹麥區被收復,實現瞭英格蘭的統一,丹麥人亦融合於盎格魯—撒克遜人之中。

英格蘭南部小鎮街景

倫敦市中心街景

  11世紀諾曼底人對英格蘭的征服,是英格蘭民族形成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1066年來自法國的諾曼底人征服英國,從而加速瞭英國封建化的過程,並使法國文明得以在這裡迅速傳播。從此英國便由北歐世界進入瞭西歐世界。在諾曼底人統治下,法語不僅成為上流社會的語言,也是行政管理以及教育和文學創作的語言(宗教用語為拉丁語),隻是在民間仍通行盎格魯-撒克遜語。英國的封建化和中央集權的實現,各地在政治經濟上的統一,促進瞭語言的接近。於是逐漸形成一種普遍能聽懂的、以盎格魯—撒克遜語為基礎、並吸收有大量法語和拉丁語成分的混合語言,即中古英語。

  1337~1453年英法之間的百年戰爭,促進瞭民族意識的增長,使中古英語逐漸取代瞭法語。1399年亨利第四即英國王位時,用英語宣誓。從此,英語便成為全國各階層通用的語言。至此,諾曼底人已與盎格魯—撒克遜人融合為英格蘭人。百年戰爭以法國的勝利告終,英國失去瞭在法國的土地,從此英格蘭人和法蘭西人便從語言和地域上明確分開。14~15世紀以G.喬叟為代表的英國民族文學的產生,15世紀印刷術的使用,16世紀宗教改革過程中英譯本《聖經》的傳播,都促使中古英語的多種方言在倫敦方言基礎上統一起來。1533年英王亨利第八與羅馬教廷的決裂,英國國教的確立更增加瞭英格蘭民族的特征。

  英格蘭人是工業發達的民族,農業人口僅占5%左右,國民生產的人均產值為6340美元(1981)。農業以畜牧業為主,主要養牛,其次養豬、羊及傢禽;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等谷物,城郊多種果木和蔬菜。

  17~19世紀,大量英格蘭人向海外移居,成為美利堅人、英裔加拿大人、澳大利亞人、新西蘭人等民族的主要成分。據1978年統計,約有475萬英格蘭人分佈在南非(155萬)、澳大利亞(83萬)、加拿大(65萬)、美國(62萬)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