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南部義大利人口占多數的民族。約有5540萬人(1978),占全國人口97.7%。屬歐羅巴人種,北部多為阿爾卑斯類型,南部多為地中海類型。使用義大利語,屬印歐語系羅曼語族,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寫。多信天主教,少數信基督教新教。教會影響很大。

  早在舊石器時代,義大利半島便有原始人類居住。然而講印歐語的古義大利部落,則是在西元前1000年紀從北方進入半島的。西元前8世紀,古義大利部落中的一支拉丁部落在半島中部興起,於前754年年在臺伯河口附近建立羅馬城。然後,以羅馬為中心統一各拉丁部落和其他古意大利部落;並在前6~前2世紀先後征服半島北部的伊特拉斯坎人、威尼斯人、利古裡亞人和克爾特人,以及半島南部和附近島嶼上的希臘人、雅皮吉人、迦太基人和西庫利人。至1~2世紀,所有這些不同來源的人們已經融為一體,具有共同的民族意識,講著共同的語言──民間拉丁語(拉丁口語)。到瞭羅馬帝國擴張時期,大批不同民族成分的戰俘和奴隸不斷從各個被征服地區運入;帝國崩潰以後,又有大批外來民族侵入,因而重新增加瞭國內民族成分的復雜性和多樣性。5~13世紀,意大利人又先後同化瞭東哥特人、拜占廷人、倫巴德人、法蘭克人、阿拉伯人、匈牙利人和諾曼人,形成瞭統一的標準語,以及許多共同的文化特點。F.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意大利文版序言中稱這時的“意大利是第一個資本主義民族”。然而,由於歷史上長期處於分裂狀態以及各地區混入的民族成分有所不同,在意大利民族內部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地方性差異。

羅馬市區的古競技場

  古意大利人於公元前8世紀開創王政時代,前510年建立羅馬共和國,前30年建立羅馬帝國;至5世紀受北方民族入侵,西羅馬帝國滅亡。在這一歷史時期,意大利人以古希臘文化為基礎創造瞭光輝燦爛的古羅馬文化。文學有大加圖和G.J.凱撒的散文,維吉爾和賀拉斯的詩歌;哲學有盧克萊修的唯物論,L.A.塞涅卡的唯心論;史學有C.塔西佗和李維的著作;科學有大普林尼的《自然史》等。此外,在建築術和造型藝術上,在雄辯術、政制和法學上均有顯著成就。而且,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古羅馬文化和拉丁語得到廣泛傳播,對後來西方各國文化的發展和民族的形成具有深遠影響。至14~16世紀,意大利又出現空前的文藝繁榮,對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產生瞭巨大的推動作用。

  意大利人自401年開始遭受外族入侵,不久,國傢便處於四分五裂狀態。962年後受神聖羅馬帝國統治。12~13世紀再度陷於分裂,除王國、公國、教皇轄地及眾多小塊封建領地外,威尼斯和熱那亞等地還建立瞭自治的城市國傢。從16世紀起,又先後被法國、西班牙和奧地利占領。意大利人民為爭取國傢統一和民族獨立進行瞭長期鬥爭。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國;王國軍隊於1870年攻克羅馬,最終完成統一。1946年改為共和國。

  意大利人自古多以農、牧、漁業為生,手工業、商業、航海業十分發達。自13世紀起,資本主義因素開始發展,但因國傢長期被外國占領,近代工業發展緩慢。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發展加快,現已成為發達的工業國,經濟實力在西歐共同體中居第4位。造船和航空工業具有較高水平,煉油能力較大,發電量增長很快,汽車和機床產量居世界前列。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較高,14歲以下兒童享受免費義務教育。全國有許多歷史悠久的著名大學(如羅馬大學、那不勒斯大學等),皆建於12~14世紀。

  另有部分意大利人分佈在美國(440萬)、阿根廷(125萬)、法國(120萬)、加拿大(73萬)、聯邦德國(56.5萬)、巴西(55萬)、瑞士(44萬)、澳大利亞(30萬)以及其他國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