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菲律賓的穆斯林民族集團。名稱來源於西班牙語Moro,意為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含有貶意。約200萬人(1981),主要分佈在菲律賓南部的蘇祿群島、棉蘭老島、巴西蘭島和巴拉望島等地。屬蒙古人種馬來類型。使用多種語言,屬南島語系印尼語族。文字用阿拉伯字母。摩洛人系接受伊斯蘭教的馬來人與當地土著居民的混血後裔。包括蘇祿人、薩馬爾人、馬京達瑙人、馬拉瑙人、雅坎人、桑吉爾人、陶蘇格人、巴喬人、巴拉望人等。14世紀初伊斯蘭教經由加裡曼丹傳入。15世紀中葉,,摩洛人建立蘇祿蘇丹國和馬京達瑙蘇丹國。1565年西班牙人侵入,摩洛人一直進行頑強反抗,從1578年至1898年進行瞭長達320年的“摩洛戰爭”。1901年後開展瞭反抗美國侵略、保衛民族獨立的鬥爭。1942年又進行抗日鬥爭。1946年與菲律賓各族人民一起獲得國傢獨立。摩洛人各支系除共同信奉伊斯蘭教外,還在政治、社會和生活方面形成許多共同特點,相互間的差異日益縮小,形成一個獨特的民族集團。各地方政權實行政教合一制,由“蘇丹”治理。保留早期封建制和奴隸制殘餘。社會分為世襲貴族、自由民和奴隸3個等級。封建采邑制與農村公社土地公有制相結合。上層盛行一夫多妻。婦女有繼承權。主要從事農業,栽培水稻、早稻。擅長航海。漁業、手工業和商業亦較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