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時西歐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對北非穆斯林的貶稱。自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法國入侵並統治西部非洲之後,則專指生活在撒哈拉沙漠西部地區的居民集團。據1978年估計,約有300萬人,主要分佈在茅利塔尼亞、西撒哈拉、摩洛哥、馬裡、塞內加爾和岡比亞等國。使用阿拉伯語的哈桑方言,上層社會通用法語。信奉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現代又出現許多神秘主義的教團,主要有卡迪裏教團和提加尼教團。摩爾人實際上是柏柏爾人、阿拉伯人和黑人混合的後裔。

<

毛裡塔尼亞摩爾人居住的房屋

  自公元3世紀開始,柏柏爾人逐漸南遷,居住於沙漠平原和多沙丘地區,同蘇丹黑人逐漸發生混合。13世紀後,阿拉伯人哈桑部落到達西非,征服柏柏爾人建立王國,成為當地統治者,也與當地人發生混合。按其同黑人混血的程度而分為白摩爾人和黑摩爾人。至今仍保留部落組織,由傢族、氏族、部落、小部落群、大部落群和部落聯盟組成多層次結構。居社會統治地位的貴族集團由武士和伊斯蘭教首領“馬拉佈特”(Marabut)組成,被統治者有納貢者、奴隸和職業種姓集團,彼此界限分明。實行集團內婚。每個集團都以其先輩的名字命名。社會的基本單位是以男性為主的核心傢庭,多住四方形帳篷。經濟以畜牧業為主,飼養牛、羊和駱駝;兼在沙漠綠洲種植谷子、椰棗等。食物主要是粗面粉、椰棗和乳制品。每個群體都在自己活動區內挖有水井。交通工具主要是駱駝,有的地方已通汽車和火車。

  19世紀時,摩爾人曾對入侵的法國殖民者進行英勇戰鬥。獨立以後,各所在國傢的領導人多由摩爾人充任,在國傢政治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隨著礦業和現代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城市人口已占人口總數的10%,跨部落的政治組織不斷增加,並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