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印度少數民族之一。有62.5萬人(1978),分佈在梅加拉亞邦和阿薩姆邦。屬蒙古人種南亞類型,兼有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維達類型的特徵。使用凱西語,屬南亞語系凱西語族。信奉多神,主要崇拜亦母亦父的造物主和祖先;部分人信奉天主教,教徒約占凱西人的40%。原住印度東部肥沃平原,後受雅利安人排擠,遷至凱西-賈因提亞山區。分7大支系:博伊人(住凱西山區)、米基爾人(住賈因提亞山區)、瓦爾人(住南部)、林甘人(住西部)、哈丹姆人(住東部)、凱西人(住凱西臺地)和普普納爾人(住賈因提亞山區)。此外還有名為賈伊德-德卡爾人的一支,具有歐羅巴人種特征,即混有雅利安人血統。各支系又分若幹外婚氏族,以動物為名。社會處於母權制向父權制過渡階段。土地分公地和氏族私地兩種。公地包括頭人用地、祭司用地和村地。氏族私地需經氏族會議允許方可轉賣。抓來的奴隸,其社會地位最低。經濟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玉米、燕麥、馬鈴薯和花生,還栽培柑橘、檳榔等。生產工具簡陋。長於射獵。從前煉鐵業極盛,曾有“天山取火者,地上煉鐵人”之稱。婚姻自由,實行一夫一妻制,婚後從妻居。除瓦爾人外,均由最小女兒管理傢務,主持祭祀,繼承大部財產。其餘女兒婚後另居,非婚生者無繼承權。過繼之風普遍,主要過繼女孩繼承傢業。人死後火化,遺骨經復雜儀式後掩埋。卡西人能歌善舞,有豐富的口頭文學。

卡西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