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少數民族。(見彩圖)主要散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烏魯木齊等地,以伊犁地區為多;其餘分散於黑龍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等地。人口為2935人(1982)。使用俄羅斯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通用俄文。

俄羅斯族

>

  中國的俄羅斯族是從沙皇俄國遷來的。遷來的時間最早的在18世紀,但主要是19世紀以及俄國十月革命前後。在封建軍閥盛世才統治新疆的時期,他們被稱為“歸化族”,他們聚居的村落也被稱為“歸化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稱為俄羅斯族。

  1949年前,居住在城鎮的俄羅斯族人民大多從事各種修理業、運輸業和手工業,有的還兼營農業。有些人專門經營園藝,飼傢養畜及養蜂等。在農村的俄羅斯族人民大多數十戶聚居在一起,獨自成為一個村莊。他們在伊犁河、特克斯河兩岸荒蕪的草原上,墾荒種地。居住在靠近牧區地方的,也從事畜牧業。他們深受歷代反動政府的壓迫。如特克斯縣的俄羅斯村,是俄羅斯人民經過多年辛勤勞動建設起來的,但後來國民黨軍閥強占瞭他們的土地,迫使他們另遷居所,墾種生息。

俄羅斯族小學生

  中國俄羅斯族的生活習俗與蘇聯的俄羅斯族基本上相同(見俄羅斯人),但也受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蒙古族的影響。信仰東正教。

  中國的俄羅斯族不少人在蘇聯有親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們與親戚之間恢復瞭聯系,凡要求返回蘇聯與親人團聚的,經中國政府與蘇聯政府協商同意,在中國政府的幫助下都陸續遷回蘇聯。中國俄羅斯族中有少數人在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有親友,其中一些人經過政府批準和幫助,已遷往這些國傢。因而中國俄羅斯族人口現在比以前有所減少。

  中國俄羅斯族人口雖少,但他們充分享有民族平等、當傢做主的權利。在全國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歷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均有俄羅斯族代表。俄羅斯族人民積極參加瞭民主改革、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城鎮居民通過勞動就業,大多成為工交、財貿、衛生各條戰線上的職工。內蒙古呼倫貝爾盟的一些俄羅斯族群眾參加瞭當地的國營農場,成為農業職工。他們的生活水平均有顯著提高。